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9版:书法周刊
3  4  
PDF 版
· 消息树(5则)
· 千锤百炼出真金
· 新春话春联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千锤百炼出真金
第五届全浙书展印象小记 □马华 文二
  去年年末,第五届全浙书法大展移师浙江博物馆,观者如云,好评如潮,老年大学的学员们干脆把课堂搬到了展览厅。如果说此次展览在绍兴首展观众甚多,不能排除我们组织者有意为之的嫌疑,那么在杭州展出呢?既没有大肆宣扬,更没有任何报道,传统文化在这里又掀起了一个波澜,书法艺术热到这个程度,是我们始料不及的。但回过头来细细一想,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全浙书法大展每三年举办一次,是浙江省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综合性书法展览,极具艺术性、权威性、广泛性,肩负着普及、提高、繁荣、发展浙江书法事业的重任。是什么原因使得本届展赛比往届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呢?答案只有一个:参赛的精英多,精品多。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审美眼光也急剧上升,老百姓需要大众艺术,更需要高雅艺术,因此好作品的共鸣空间也更大,但好作品的产生也需要高投入,辛勤的付出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综观五届全浙书展,有二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多种形式的作品观摩、加工活动的开展,为高数量、高质量作品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浙江书协继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斗志昂扬,扎实工作,开拓奋进,充满了全新的活力。针对去年浙江省书展的重头戏“第五届全浙书法大展”,省书协积极备战,于去年4月初成立了“2006浙江书法展览活动领导小组”,提出了“普遍发动,抓住重点,争取佳绩”的活动宗旨,同时制订了具体的活动实施细则。本届展赛活动自4月中旬在全省展开组织发动工作以来,得到了各地市书协和广大书法工作者的一致拥护,各地市书协积极配合,广泛宣传,认真落实,安排有序,保证了这次展赛的顺利进行。

  其后,省书协还在浙江大学举办了全省书法重点作者加工会,各地市书协也分别多次邀请专家对本地区书法重点作者的重点作品进行了加工指导。所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为优秀作者和优秀作品的出现提供了平台。

  二是严格认真、层层把关的评审过程,为高水准、高学术作品的产生开辟了绿色通道。面对2800件好作品,评审委员会肩上的担子是不轻的,既要对得起展览,又要对得起全省书法工作者,唯一的办法,就是严格评审,好中挑好,精中挑精。以鲍贤伦为主任的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早在全浙展征稿期间,评审条例就已经在酝酿之中。评委报到的当天晚上,大展评审委员会立即召开了评审会议。大家对如何坚持“四重原则”,深化“双精工程”、如何提高评审效率又避免评审风险、如何克服评委个人审美定势的局限和集体无意识惰性、如何进一步完善评审机制等问题及评审条例进行了反复认真的讨论研究,会议一直开到午夜12点,最终确定了评审程序和方案。

  评选工作严格遵循“规范、民主、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具体分为初评、复评、终评、评奖四个阶段。每阶段评审前,都要召开评审会议,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为下阶段评审打好基础。各阶段评选在分组评选完毕后,各分组评委还要进行交叉评选。最后,由评审委员会集体把关审查通过。由此,弱化了评审过程中的“面子”关系,大大地减少了遗珠之憾。

  上述二点,是本届展赛好作品多,吸引力大的主要原因,也是其成功的根本所在。第五届全浙书法大展与其他书法展赛略有不同的是,更注重于人的因素,既考虑了作者的美学倾向,又兼顾了观众的审美情趣,它的成功举办为其他书法展赛的举办树立了典范。相信,今后全浙书展的举办会更加完美,更具人气。

  (选刊部分作品如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