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3版:美育
3  4  
PDF 版
· 要从临摹开始
· 书法教育的文化价值
· 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 青少年要重视汉字书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要从临摹开始
略谈山水画教学基础理念
□中国美术学院 张伟平
  当前的中国山水画基础教学存在着多元化趋势,这可以说是山水画的繁荣与发展的象征,但也可以认为,它将对中国山水画高峰的到来起到某种滞后的作用。山水画教学的多元化,反映出当代对中国画理念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西方艺术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一些中国画教学越来越脱开文化的母体影响,致使年轻的一代越来越忽略中国画的基本要素——笔墨,而渐渐地落入浅薄的地步。

  初学山水画应该是学规矩的时候。潘天寿先生一直主张本科的学习就是要打好基础,这是由于中国画特殊性所决定的。但恰恰是在学什么、怎么学这个基本问题上,当代中国画的教学产生了分歧。我们对是否继承传统或怎样继承传统存在很大的争议,而且这种争议至今仍无定论并影响着我们的教学。但是我们如果深究下去就会发现,“传统”有两个方面的内涵,即“传统中国画”与“中国画传统”,它们是两个相互关联而又有所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个静态的形态,它泛指一切作品的存在,而后者是一个动态的形态,它泛指一切对其中经典性名作起主导性的因素。前者是“实”在,后者是“虚”因(成体成形之因素)。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谈论继承传统的话题就会轻松多了。

  我们喜欢把艺术称为“视觉艺术”并以此大谈“感觉”的作用,从而忘记了“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的道理。学习传统就是在让学生“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前人说“游于艺”、“有道有艺”。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决不可淡化“立人”。应该将“感觉”上升为人的健全的“感受”。只有借助文化的力量去感受世界,借助掌握精妙的笔墨语言去表达这种感受,我们的教学对学生才会真正变得有实际的意义。在学校这个最有条件的地方,尤其是低年级,“临摹”也就应该成为教学的最重要的基础课。任何脱开临摹来培养学生画山水画能力的做法只能是事倍功半。

  中国山水画基础教学的关键问题就是掌握笔墨规律,如果脱开笔墨去谈画面的构图、意境、结体(也有人称“造型”),对中国画来说,就是一句空话。而学生对笔墨的认识也是从初识笔性到理解其中规距,再到领阅它的神韵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学习都要先从读画临画入手,脱开这些经典名作,我们很难想象出什么是笔精墨妙,什么是笔墨传神。所以说,中国画的教学如果抓不住这个要点去追求多元化,必将减弱学生对笔墨的把握能力并容易使学生滑到邪道上去,只会使我们的“高峰”边缘化。

  正确的中国画教学理念只有一个,那就是从“临摹”开始,逐渐地掌握用笔用墨的规律,经常将经典名作作为一面镜子,使自己结体有法,运笔有方。“化法”先要有法,这样的教学才能切入学生增强绘画能力的主题。

  中国画的入门是一件看似简单,实则很难的事,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是路就可以走那么简单。中国画教学担负着打造每个学生一生艺术追求的基础重任,稍有不慎入错了门,将使他的一生努力付之东流。因此,希望一切另类的试验式教学都应该回到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结体方法(勾、皴、擦、染、点)上来。舍弃基础的笔墨语言训练而去鼓励学生追求画面的标新立异,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其后果也会可想而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