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8版:纪要
3  4  
PDF 版
· 新徽派绘画发展方向讨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1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新徽派绘画发展方向讨论
——吴旭东画展学术座谈会纪要
  毛建波(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主持人):

  非常感谢今天诸位老师参加吴旭东画展学术座谈会。吴先生的作品代表了安徽画派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在此举行一个“新徽派绘画发展方向”的座谈会。安徽与浙江联系特别紧密。在过去的水陆交通之下,安徽无论是做生意也好,文化发展也好,往往是从浙江再辐射到全国各地去,所以浙徽之间的关系从文化渊源上非常深厚。例如当代绘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是安徽人,但出生在浙江,后来又回到安徽去参加科举考试。

  吴先生的作品,我们看了以后,可以感觉到他对黄宾虹先生的作品有很多吸收。黄宾虹先生那种“黑密厚重、大气磅礴”的特点,在他的作品上多少也有反映。另外,他虽以山水画作品为主,但也拿来了少量的花鸟画。他的花鸟画某种程度上说有他独特的一种韵味。所以,今天下午我们主要是想让大家对吴旭东先生的绘画作品提出一些意见和自己的想法。既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谈谈他绘画里面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吴先生一些参考意见。

  下面我们先请孔仲起老师说说。孔老师前几天也刚刚举办了自己的画展,很多老师也在座谈会上对孔老师的作品提出了很多评价,今天反过来,请孔老师对吴先生的画做一些评价。

  

  孔仲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刚才毛老师讲了,我与吴先生有一个共同点,都在新年伊始开个人画展;另外就是我们同饮一江水,他新安江我钱塘江;同是一条路,就是我们继承传统发展的山水画道路;同仰一代大师,就是黄宾虹先生。所以说,我们有许多共同点。

  刚才看了吴先生的画展和画册,我想,他在皖南更受到了黄宾虹先生的影响,可能也是有意无意地在追求黄宾虹先生的这种“黑、密、厚、重”的精神。他在画面的起伏上面,可能是在马鞍山这个地方,受到了李白的一些影响,这点很好。我看到画册里面,一些理论家也评论他胸中有丘壑,作画比较率意,比较自由,并且融入他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和体验。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画既要创新,也要有传统笔墨的追求。如果吴先生在用笔意味和结构取向上再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就一定会做得更好。

  

  张松(安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这次到浙江来看旭东的展览,我很感动,主要有两点:一点是今天虽然寒风凛凛,但展览来了这么多的人,特别是像孔仲起、张华胜等这样的名家,风雨兼程地从外地专程赶来,这个是非常感动的;还有一个感动就是虽然我和旭东接触的时间很长,但一次性看到他这么多的绘画作品,还是头一次。这是很不容易的,这也说明他的个人对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也说明他很勤奋。

  安徽相对于其他省份看来还比较穷,但资源比较发达,文化也是比较深厚的。我们这些年也一直在想,不管怎么样,要尽我们的力量,能够把安徽的一些资源和优势,通过一些美术活动来打造新徽派美术。新徽派美术怎么由来的呢?我在这里简短地说一下。

  我们安徽的山水画,应该说过去有很多画派。新徽派是赖少其先生上世纪50年代在安徽工作期间领了一些画家从版画入手,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创作了12幅特大套色版画作品。由于创作中强调民族气派和地方特色,注重创新,立志打造精品,这批版画在安徽厅挂出后,立即得到国内美术同行和专家们的高度赞赏,为安徽版画在新时期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中国美术界将赖少其和这批青年作者以及后来不断壮大的作者队伍创作的具有全新面貌的版画作品,称为“新徽派版画”,将赖少其称为“新徽派版画的创始人”。

  赖老在世的时候,还想把它扩大,但未能如愿。我们安徽美协换届以后,我们想把赖老没有完成的事情接过来,把他打造成一个地域特色,打造一个新徽派美术。其中也涵盖了原来的新徽派版画,还有山水、花鸟、油画等。我们新徽派前几年的步骤就是吸引全国一些大的活动到安徽来,把安徽的地域优势和特色展示给大家。让安徽的画家在这些活动当中,能够与全国的一些绘画朋友产生互动,激发创作热情。这几年下来,安徽在绘画方面也有了很多的受益。从去年开始,我们又从请进来到推出去。比如去年,我们到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工笔重彩画”展。我们还有一些个人画家到嘉兴美术馆去展示。

  吴旭东正是在我们这些年来打造新徽派美术的活动中走出来的。他抓住了机遇,抓住了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特别是今天这么多的画,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就非常感动。他画了这么多的画,无论是大幅的,还是小幅的,我谈一点感受就是从远看,他有墨气;近看有笔力,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与符号。刚才孔老也讲了,他吸取了黄老和新安画派的传统的营养,丰富了自己。应该说,他的山水,乍一看,雾蒙蒙一片,但近一看,又是笔笔到位的。他不是靠投机取巧得来的。所以应该说,他的作品从学术价值上来说,是很受启发的。

  浙派的人物画、山水画是我非常崇尚的。今天我看了浙江电视台的一个栏目叫《藏家》,里面讲到,浙派的国画非常地精致,以小观大。这次吴旭东到浙江来做山水画展,除了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应该在展览当中更好地向浙江的同行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山水画创作。虽然安徽在文房四宝上有很好的资源,但浙江在绘画创作上,还是老大哥,我们还要学习。我相信,安徽和浙江,各自有优势,如果互补起来,我们将来在中国画的创作上就有一个更好的天地。

  最后,我再次代表安徽省美术家协会感谢浙江美术界对安徽美术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我也感谢安徽的画家吴旭东先生,以自己的作品,为安徽的美术界走出去作了一个好的开端,也希望他在全国巡展当中,每一站后都能丰富自己。下一站时,要与这次展览有所不同,要把它作为一个工程慢慢来做,不断完善。

  

  孙永(浙江画院副院长):

  我与吴先生同行,都画山水,也都画了大半辈子了。我感觉画山水是越画越累。看到他的作品,觉得很欣慰。因为还有这么多人在把山水画的传统来做努力发扬和创新。安徽画派我还是比较熟悉的,安徽的绘画作品看起来都是很亲切的。马鞍山我没有去过,但感觉在笔墨的把握上,与新安画派是一脉相承的。

  黄宾虹先生的学术对江浙皖的影响是特别巨大的。我以前也谈到过,黄宾虹先生使后人受害的也不少。这个害不是来自黄宾虹本人,而是我们自己这些后学的人。因为打进去而又打出来的不多。笔墨来说,跟黄宾虹先生学的唯一成功的就是李可染。其他要么是一流的抄袭,要么就是只停留在模仿。在山水方面,这50年来教训是深刻的。这不光是安徽,也包括浙江。江苏也有这种情况。

  吴旭东的山水画我还是最喜欢他比较疏朗的作品。我们知道,黄宾虹先生的画,不光是黑,如果认为他的作品都是浓黑的话,就有点偏颇了。因为他也画了很多透明、亮堂的、疏朗的作品。他不仅仅是晚年比较密的作品。即使是晚年比较密的作品,里面也有很疏朗的东西。从吴旭东疏朗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笔性很好,对笔墨的理解也很有深度。那些疏朗的作品,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我希望与吴先生互相勉励,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卢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最近与安徽的画家接触比较多。去年11月,中国书画名家年会在合肥赖少其美术馆搞了一次活动,看了赖先生很多作品,还开了个研讨会。前几天,赖少其先生的作品又在西湖美术馆举行,这次展出的东西,比在合肥看到的要多。看后我感觉到,安徽的老一代的画家,他们功底扎实,又有亲身的感受,在赖少其先生身上表现得最明显。今天又有幸参加吴旭东先生的画展,感觉到安徽年轻一代的画家在很快地成长。因为地域绘画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这对明确方向是很重要的。作为一个美术大省,百花齐放是好的。如果更高水平上有一个共识的话,会促进这个美术事业的发展。黄宾虹先生前期都是在安徽的,晚年7年在杭州,登上了他的艺术顶峰。前面这种地域的熏陶对他影响是很大的。当然浙江也是一个地域风格很强的地方。

  如今年轻一代沿着这条路走,自己去变,当然,变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就一定会有成绩。吴先生的作品远一看气势很好,笔墨也感觉很厚实,路子是对的,但黄宾虹那种透的感觉还需要加强。我比较喜欢你空明的那些作品。如果再在空明上加强一点会更好。吴旭东先生能有这样的成就,我是很敬佩的。

  

  章利国(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刚才大家谈得都非常好,很深入,很到位。尤其是孔先生和孙永院长,谈得都很诚恳。中国画中传统的东西,绝对不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已经到头了。中国传统绘画,依然有着很大的发展前途。它的民族精神,文化生态是很深厚的,又有这么多的艺术家和学者来探讨发展之路,来共同努力,所以中国艺术的前景是非常好的。

  吴旭东先生作品的大气、苍茫是有目共睹的。他也很注重浓密中的细腻。他的作品中有黄宾虹先生的因素,也有石涛的、龚贤的一些传统。但他作了一些现代的努力。比如构图,还有局部颜色上。我个人的感受和孙永有点相似,就是喜欢吴旭东先生比较疏朗的作品。    

  

  郑竹三(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主席):

  作为老朋友,我对他的作品做了几点总结,一就是古韵含现代,二就是新安有传人。吴旭东先生是从新安走出来的画家,首先第一站到我们浙江,与浙江的画家进行交流,也想在浙江发展。发展的目的也是向浙江来学习。我希望浙江和安徽能近地交流,这是一条大道,包括赖少其先生也有这个愿望。

  看了吴先生的画展,觉得他画里面的墨是很传统的。从王维开始都是讲墨的,比如黄公望,笔中有墨,墨中有笔。我想如果吴先生在笔墨的结构方面再加强会更好。当然,现在他走的方向是对的,也很成功。

  他是学黄宾虹的,这也值得研究。刚才孙院长讲,很多人受害了,但吴旭东的脑子是清晰的。现在很多山水画家也学黄宾虹,黄宾虹究竟是怎样一个文脉,这个一定要搞清楚。现在很多人只学了形,没有学到神。确实有点误途了。我梳理了吴旭东的作品,觉得第一他走的是文人的脉络。因为这里面很多题词都是唐人的诗,宋人的词,所以起码他是立意在先,然后再画画。这就是文人与世俗画家之间的区别。因为画画不光光是玩玩的,它是一种文化,一种国粹。第二就是他有笔墨传统。我看了吴旭东很多作品,里面都是很讲究笔的。第三就是很讲墨分五彩。比如作品《画到深处墨气浓》,他自己很得意,还有就是《墨团团里天地宽》和山水册页,目前来讲,以他现在的能力,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他把自己胸中的快乐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第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的作品,就是守望家园,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家乡的情感。第五个就是走向生活,他在中国传统的笔墨中走向生活,感悟自然,然后变成感悟表现在画面上。所以说,新徽派还是走在传统的道路上。

  

  胡江荣(浙江海纳书画研究院院长):

  吴旭东老师今天在我们浙江展览馆举办展览,看了以后我也深受启发。吴老师我认识时间虽然不是太长,但给我的感觉是吴老师为人非常谦虚。他到每个地方都很谦虚地把自己的作品拿到朋友和同行面前请教。从认识吴老师到现在,他进步非常地快,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吴老师绘画的特点,既有南北的交融,也有本地文化的体现。

  现在我们大家看到新徽派,与我们浙江相比,值得我们探讨的是,我们浙江的画家如何在我们本地文化的基础上,再有所创新,再有所提高,把它发扬光大。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吴旭东老师在徽派的基础上,继承老前辈的优点,探索一条新路,这个也是很难的。

  这次安徽美协、马鞍山美协在杭州办吴旭东画展,也给我们一些启发。我们浙江人才辈出,我们也不应仅局限在浙江,也要走出去,南北东西都要交融。这样对我们浙江推出更多的新人也是有好处的。

  

  宋柏松(江南书画院院长):

  吴旭东是我的朋友,他以前的画我很了解,但现在不了解。看了他的画,我很感动。他很有胆量,也很有气魄。我没有胆量举办个人展览。因为办个展是个不容易的事情,方方面面的事情要注意,特别是作品上,画拿出来,要值得人家推敲,要值得人家看。吴旭东有这个实力和胆量,才能举办这个展览。在画的变法上,他也很有胆量。他把自己原来被大家公认的东西抛弃掉,重新去走一条新路子。

  吴旭东老师的山水画有虚有实,有情有气,表现在作品中就是墨气、水气。画被他画得滋润了,这就是虚。情主要是来自他的心胸。他用笔很潇洒,很随意。他的胆量很值得我学习,以后我也要放开胆量,再变一变。

  

  朱锡林(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这里都是山水名家,我是画花鸟的。但我在美术学院50多年了,看得也很多。但今天我进展厅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外地到浙江来的画家很多,能够打动我的也不多。吴旭东的作品很大气,用笔也很老辣,所以,我很受感动。我觉得艺术品,不管什么门类,要有韵味和变化才是好画。吴旭东的作品有墨色层次,变化很丰富。比如画的山头,有些是很简单地勾了一下,但是这些淡墨给它深化了,产生了很好的韵味和层次。画面中点、线、面有几个亮口,水、房子是很有新意的。我看了他的几幅小品,也都很精彩,比较疏朗一些。有些暗部也很亮。暗部也是透明的。相反的几张八尺的大画,稍微黑的深了一点,这也是作为今后创作的努力方向。

  我觉得每一个画家,如果潘天寿和陆俨少还健在,他们也不会说我已经到达顶点了。每个画家都有自己努力的方向。所以一个成功的画家,不会把自己封顶的,永无止境。吴旭东今天在他这个年龄上,能够画得那么大气,凭自己的感觉在画,我觉得已经不简单了。作为吴旭东,今天的成就要肯定,但还要发展。我祝吴旭东今后取得更好的成绩。

  

  王源(艺术总监):

  刚才听了这么多,我觉得到达一个大的方向是不难的,但到达一个点是很难的。今天的题目是“新徽派绘画发展方向”,所以我谈谈对徽派的理解。从清朝的康熙、乾嘉年间,徽派与浙江的学术联系交流是非常多的。新徽派和徽派之间是有一个必然的联系的。这是传统认识和积累的问题。有一个学者,他提出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然这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我相信,吴旭东如果再有一二十年的积累,在艺术上肯定会达到一个很高的成就。祝愿吴旭东老师的画展取得圆满成功!

  

  曹工化(美术评论家):

  今天我来看了吴旭东老师的画展,对我很有启发。谈论新徽派山水画,从吴旭东老师的作品入手,是非常好的。地域作为一个文化发展的方向,它是一定要有的。如果没有新徽派,那它也就没有方向可言了,也就不称其为新徽派绘画了。好比一个土地上的山,它一定有个山脉;土地上的水,它一定有个流向。谈到绘画上,这个方向有两个层次。一个就是绘画传统文脉,它也是徽派文脉的一个资源。还有就是作为地域的一个流派,肯定是与当地的山水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人文地理学的东西。还有一个就是文化、学术上的积淀。所以单独从美术上产生一个流派,那是不可能的。它肯定是整个地域文化的一部分。

  如果今天我们说打造一个新徽派的话,它也是整个安徽省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美术行动,如果仅仅是一个美术行动的话,它是没有方向的。看到吴旭东的作品,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出他的方向,那就是黄宾虹的文脉;一看到他的画,就会想到黄宾虹,这就是一个传统的继承方向。要成为一个画派,它肯定要引证权威,是从哪里来的,或者更远。当然也存在一个冒险。

  尽管我们在吴旭东的画里看到黄宾虹,但黄宾虹是宾,吴旭东还是主。所以我觉得这时你来杭州应该向两个方面致敬:一个就是向黄宾虹致敬,因为你学黄宾虹,画册里面第一幅是你自己的,第二幅就是临的黄老先生的。也正好是安徽与浙江渊源的继续。另外一个就是向安徽的山水致敬:在中国的山水画里,山水画家面对自然,和西方人不一样在于他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北方山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而南宗是感恩。没有敬畏和感恩,不是一个好的山水画家,也是画不出好画的。在吴老师的画里面,我首先看到的是感恩,是对家乡山水的感恩,对黄宾虹的感恩,对中国山水的感恩。所以,吴旭东有这么多的积淀,一定会走出自己的道路。

  

  河清(浙江大学教授):

  谈新徽派我想从徽派说起。徽派有两种,一种黄宾虹的浓重,一种是清淡的。我觉得画家画画,有自己一个审美的趋向,有自己的偏好。我觉得清润的路子更适合您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寻求更适合自己的方面。我就简单说这么多。

  

  尹舒拉(浙江美术馆业务部主任、一级美术师):

  整个20世纪实际上是一个徽派的世纪。大家也都知道,从徽派的经济到桐城派的美学、哲学,与当代文化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新徽派我没有认真去研究,也不知道有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研究,但是最近赖少其先生的展览,我很被打动。

  我感觉从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到赖少其先生这里,其中传统、探索的足迹是很清晰的,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如果吴旭东先生的山水画,把杭州作为一个起点,以后每站都做一个系统的文化整理,可能会更好一点,这样谈话也会更侧重一点。我也是学山水画的,我去过安徽几次,我觉得安徽的山水有自己的道理。尤其是今天看了吴旭东先生的山水画,很像是我去安徽时看到的景观。为什么我讲这个呢?我想说以后吴旭东先生在画山水的时候能否有意再避开黄山。

  如果讲具体一点,很多老师都说你的八开的册页很精彩。我尤其喜欢画册中32页这幅小品。顶上是随便画了几笔梯田,非常好。为什么说这个呢?也许我的意见不成熟,就是一旦你的画里添加了一些具体的东西,就会觉得好像缺少了一些东西。32页这幅没有具体的东西,只有山水,那几笔梯田,也可以看成是线是非常好的。一旦有了具体的东西,比如画里加上类似黄宾虹、李可染的房子,林风眠的小船、鸟等,画面便受了制约。

  

  王平(美术报副总编辑):

  我十三四岁就离开家乡桐城到马鞍山读书,直到高中毕业。多梦的青春年少时光,是在马鞍山度过的。在那里,我曾沿着李白的足迹,游遍了采石矾、天门山、青山等风景名胜。我对马鞍山感情很深很深。这次能在西湖边接待来自马鞍山书画院院长吴旭东老师,我非常高兴。吴院长的画,在黑与淡两极行走,黑得深沉,淡得有味,可谓是气势大,韵味远。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