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8版:评论
3  4  
PDF 版
· 心灵的共鸣不分国界
· 感受的升华 ——苏国强作品观后 □聂干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心灵的共鸣不分国界
作家赛珍珠与艺术家程及的交往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顾庆
  一位是作家,而另一位是画家;她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而他却是出身贫寒的中国人;她足足长他二十岁,然而,他们保持了终生的友谊。

  曾夺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赛珍珠为何能与动乱的旧中国走出来的程及成为理想追求道路上的同盟?程及作品中的什么因素感染了赛珍珠的心灵,赛珍珠热心去帮助程及开辟在美国的创作与生活空间的动力来自何处?在了解了上个世纪中叶华人画家在美国的艰难处境之后,我们不免会对赛珍珠这一美国文学女将与旅美画家程及之间跨越国界的友谊发出疑问,为什么不是别人,而是赛珍珠,成为程及的挚友并且成为了程及及其作品与美国社会公众之间的牵线人。下文将分别从两人的事业、生活等方面逐步分析:

  赛珍珠1960年为程及所写的评论手记中有些语句值得我们关注,“Chen Chi is Chinese and his work remains Chinese in his technique. He does not, however, find his subjects or inspiration in the past. He lives in the present and in spite of the inherent delicacy of his medium. (他以中国画的技法作画,但并不是在题材与灵思上局限于传统及过去,他承继了中国画技巧……)其中,她多次提到了“中国画技法”这一概念,首先,她是看过程及的作品之后说的这些话,很显然,她是了解中国画技法与传统的。那么,她作为一个美国人,一个作家,能欣赏文学、深知美国的文化,为何也能欣赏一位中国画家的作品呢?从某种意义上,她可以算是半个中国人了,为什么这样说,还要从她的中国情结说起。

  赛珍珠,原名Pearl S. Buck,生于1892年,虽然在美国出生,但在她三个月大时便随全家来到中国,父母都是传教士。从那时起,她们就在江苏镇江与最普通的中国人生活在一起,照顾赛珍珠日常起居的中国保姆王妈经常给幼年时的赛珍珠讲中国的神话故事,成了赛珍珠接受中国文化的启蒙人。赛珍珠在王妈的引导下和与周围中国孩子的交流中很快融入了当地的文化、熟悉了周围的环境。10岁时,父母又为她聘请了一位姓孔的中文教师,讲授包括四书五经、孔孟之道,使她的思想和人生观都受到了重要影响。19岁时回美国入弗吉尼亚的伦道夫梅肯女子学院主修文学,1914年重返中国期间又阅读了大量的中国文学名著。于是,赛珍珠以中国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尤其是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充分地说明了她与中国文化传统不可分割的关系。尽管她的《大地》等反映中国农民生活与觉悟的小说引来了非议,但毕竟,她向西方人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旧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写中国题材作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她在授奖时就曾说过:“……我已把中国人民的生活完全当成我自己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将永远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虽然我生来是美国人,但恰恰是中国小说而不是美国小说决定了我在写作上的成就……”。在这个前提下,初到美国生存的华人画家程及能够唤起她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刻记忆,正是这样的中国情结使她特别关心程及的处境。

  而当时的程及作为一个来自贫弱国家的移民,脱离了战乱的中国进入美国社会,面对异域的观众,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迫切需要有人帮助他作文化上的沟通,而这个人又必须既能接受中国文化,又具备美国人共同的欣赏趣味,自然,赛珍珠相对于美国公众而言最具发言权。因此,她对程及的评论手记不仅前文所提1960年的文稿,还有1948年和1956年的类似文稿,她对程及的友情更多的是为程及在美国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这一点可以从她不同时期的评论文稿的不同侧重方面得到说明:1948年的英文稿中强调了程及作品中的中国传统风格(a very ancient heritage in his papers),而在1956年、1960年的英文稿中强调的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风格(Chinese manner but with an energy and point of view entirely modern)。赛珍珠的话明显是要将程及的作品风格与当时美国人所追求的现代趣味,也就是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才开始的现代派靠近以获得广泛的赞同,这其中既有为程及打开作品的销售市场的考虑,更有为其抬高知名度的想法。这两个方面便能为一个初到美国的华人画家提供经济的援助和文化身份及地位的肯定。同时,程及也很清楚自己需要做出努力,为获得异域环境的接纳,他迅速将绘画题材转向美国城市风景以及逐渐改进材料、技法,主动配合了赛珍珠为他所做的社会宣传。

  最为典型的这类作品就是程及完成于1958年的《台上风采》(“On The Stage, The Old Metropolitan Opera-house”, N.Y.41"×59"), 题材来源于两人一同观看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 Opera House)演出,这座歌剧院坐落在百老汇西39街,被誉为艺术家向往的一座神殿,后来程及花了三年时间创作了一幅水彩画,记录了当时演出的盛况。这幅水彩画由于使用了较多的粉质颜料和厚涂法,颇有当时依然流行的印象派的效果。营造了画面气氛,在中国的宣纸上表现水彩画的特质,使美国人看到了出自中国画家之手、复杂多变的绘画面目,无论内容还是技法,都合乎了美国人当时的激进、标榜现代的心理。据悉,赛珍珠对此作品进行过宣传,曾有此画受180万美金的保险提供展览的说法,后经证实此事未能落实,但至少说明了此画在当时美国引起过轰动。

  据赛珍珠的个人资料显示,她曾在中国结过婚,而不幸的是,她与丈夫的生活并不和谐。1932年后,她回到美国定居并与前夫离婚嫁给了出版商,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往返于中美之间,也许就是这样的生活经历促使她于1949年建立了一个“欢迎回家”的机构,为孤儿寻找父母,自己与丈夫各收养了两名孤儿。她还建立了“赛珍珠基金会”。前文提到的1960年赛珍珠手记的复印文稿右下方已经印有1992年美国发行的赛珍珠纪念邮票,这样的纪念标志应该不仅是为让后人记住一个文学家及其成就的,而是赞赏赛珍珠作为文学家在她的有生之年从事了具有社会意义的慈善事业。似乎只有她最能体会无家可归和有家不能归的人的孤独,这一点恰恰与程及这样一个华人画家的内心感受相契合。

  赛珍珠逝世于程及1972年首次返回中国的第二年,如果她的生命历程再延续几十年的话,她与程及同赴中国的愿望就能实现,也会与程及共同将这一跨国界的心灵共鸣带进新的世纪。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