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视点
4  
PDF 版
· 美国艺术的
适应与革新
· 重大历史题材
创作工程初评
在京举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国艺术的
适应与革新

  一个迄今为止在中国展出的最大规模的美国艺术展,一个迄今为止在美国本土之外展出的最大规模的美国艺术展,一个在美国也看不到的如此大规模而又系统的美国艺术展——“美国艺术300年:适应与革新”,2月9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汇集了在美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近120位艺术家的130余件作品,跨越了从18世纪初北美殖民地时代至21世纪初的各历史阶段,其6个部分系统地呈现了美国艺术300年的发展历程。这些作品来自欧美数十家博物馆与收藏机构,包括特拉基金会和古根海姆基金会。展览由纽约的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和芝加哥的特拉美国艺术基金会联合筹备,得到了中美诸多机构的支持和赞助。其中的渤海银行邀请京津地区的10万大学生参观该展,并举行相关的座谈,既是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方面的一项新的尝试,也是当代中国的美术馆文化方面的新的创造。

  这个从1998年开始构想的展览,到今天的实现,历时10年。显然,筹备这样一个比美国历史还长的像艺术史的展览,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策划和筹备展览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在美国是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其自身的藏品范围仅仅是在眼前的几十年的历史范围内,因此,前面的200多年历史的作品就要靠外借,其操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为此,他们不惜赠送了一件藏品给某出借方,换取了几个月在中国的借展时间。所以,当该馆的东方部主任孟路来到中国美术馆看到展览的雏形时,不仅是感叹,更重要的是她说出了这样的话,“美国人要到中国来看美国艺术史”。确实是这样。而像这样一个国家艺术通史的展出,在中国美术馆的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基于对国外一些大型美术馆、博物馆的认识,对中国的美术馆的现状提出了批评。当然,现实中的差距是有的。可是,中国的美术馆的发展以及现有的状况,却是国际美术馆、博物馆界刮目相看的。而正因为有了国际上的业内在学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认可,才有了一些大型的展览来到中国展出。像美国艺术史的适应与革新一样,中国的美术馆事业也在适应与革新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时代的活力。

  展览的输出与接应是并行发展的两个方面,像接应“美国艺术300年”这样大型的展览,是对中国美术馆各方面工作的考验,而中国美术馆经过数次国外大型展览,在接应水平方面基本上达到了一个与国家美术馆相应的国际水平。但是,在输出方面,中国的美术馆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尽管中国美术馆在输出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然而,目前还不能完全达到与接应相对等的规模和水平。输出是积极的,接应是被动的。中国的美术馆事业的发展和实际水平,还有待于各种展览的输出以及输出展览规模的扩大。这种输出的意义,不仅是美术馆实力的展示,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的输出与弘扬,所以,意义非常重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