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提起乌克兰美术,对于大多数中国艺术家,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来说并不是太熟悉。但是,提及前苏联的美术,对于老一辈中国艺术家来说,可谓是记忆犹新。因为,在20世纪50、60年代,被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称为“老大哥”的前苏联,是各国效仿的典范。中国也不例外,政治、教育、文学艺术都与前苏联结下了不解之缘。
乌克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著名的绘画艺术家。例如,十九世纪末“巡回画派”的代表人物列宾(1844-1930),他出生于乌克兰哈尔科夫省丘古也夫城,是俄罗斯绘画史上最负盛名的画家。其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870-1873),生动地刻画和展示了生活于贫困线中的俄国被压迫人民的形象,具有浓厚的“批判现实主义”的色彩;历史风俗画《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1880-1885)显示出列宾精湛的绘画技艺,使他声名大赫。
乌克兰气候温和,地理位置优越,而且风光秀丽,尤其是南面的克里米亚半岛,是欧洲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那里曾经出现过著名的“海景画家”艾伊瓦佐夫斯基。著名“风景画家”库茵之也是乌克兰人;前苏联时期还出现过雅勃隆斯卡娅等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雅勃隆斯卡娅于1949年创作的油画作品《粮食》和1950年创作的油画作品《春》,分别获得同年的苏联最高文艺大奖——斯大林文艺奖和苏联国家奖,成为乌克兰的骄傲。
乌克兰由于地处前苏联的西部,与西欧国家的文化交流更为直接,尤其是自1990年后,前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更为频繁。艺术上更是如此。所以,在接受和受西欧国家的影响较之于其他东欧国家更大。作为一个有着自己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根基的乌克兰民族,是如何继承和创新的呢?回答就是:继承和发展乌克兰民族艺术传统,充分吸收西欧现代艺术的精华,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熟悉西欧美术史的艺术家们都知道,西欧的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英国等经过“文艺复兴”后,文化科学方面一直遥遥领先于东欧诸国乃至世界,艺术方面也一样。“文艺复兴”后所倡导的“经典艺术”一直影响着整个世界,尤其是法国的巴黎成为了“世界艺术中心”,继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三杰”后,荷兰出现了伦伯朗,以及德国的丢勒,法国的大卫、安格尔等“经典艺术”大师。但是,进入二十世纪后,由于受到“现代艺术”的挑战和冲击,尤其是进入中叶以后,西欧诸国渐渐远离和抛弃“经典艺术”。但是,东欧诸国由于在前苏联时期,出于“冷战”的需要,拒绝接受所谓的“现代艺术”。“功性利”的标准虽然扼杀了艺术家个性化和限制了艺术“多元化”的发展,但同时也使得这一欧洲的传统艺术在乌克兰这样的东欧国家保留下来,并得到了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西欧“现代艺术”的成就,走出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
这次参展的画家,都是清一色的学院派,但绘画风格各异。凸现了乌克兰当代艺术家,既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髓,又融入现代艺术的理念,多元的艺术流派,使中国的观众为之耳目一新。(节选自曹广豫、人刚、李剑芳所著《经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结合的典范——解读乌克兰当代绘画精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