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穿衣戴帽有关的时尚喜剧《穿普拉达的女王》在北美电影市场以35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博得了1.2亿美元的票房,全球的票房收益更是高达3亿多美元。近日进入中国市场,还带着刚刚结束的奥斯卡的腾腾热气的《穿普拉达的女王》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讲述了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大学刚毕业的灰姑娘进入了人人梦寐以求的时尚界标杆杂志社,她以超强的适应能力迅速融入了快节奏的大都市生活、高效率的工作岗位、光怪陆离的时尚界生活圈以及最可怕的女老板梅里尔·斯特里普的苛刻要求,但最后却绝然放弃这一切,做回原来的自己。
尽管没有在刚刚结束的第79届奥斯卡上摘金夺银,但是借着奥斯卡的东风,获得两项提名的《穿普拉达的女王》(又译《时尚女魔头》)在中国上映将放映档期放在三八妇女节前后。
《穿普拉达的女王》的服装设计由《欲望城市》的服装设计派翠西娅·费尔德操刀,片中大量的时尚元素很符合当下的社会潮流,看这部电影就好似看一场高级时装秀。比如米兰达总是一头银色的头发,爱系白色的爱马仕丝巾,穿4万美元一件的Chanel礼服、安德丽娅穿的衣服不是Prada、Armani就是Versace等名品。
片中一套套名牌服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可否认影片在时尚认知方面存在大量缺陷,影片可以说是完全以一个外行的眼光去看时尚工业,电影的很多细节也经不起推敲。这部打着Prada招牌的电影中,Bill Blass的外套、Jimmy choo's的鞋子、Nancy Gonzalez的手袋、Doir的太阳镜、Fred Leighton的项链、Valentino的衬衫、Versace的裤子这些随处可见的道具,无疑激发起一轮高涨的时尚消费欲。毕竟时尚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
尽管在本届奥斯卡上颗粒无收,可是在刺激消费这方面,《穿普拉达的女王》可谓是做到了大获全胜。
其实电影带动时尚潮流这种现象由来已久。《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的俏短发,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欧美各国时尚女性的首选发型;《欲望号街车》一上映,马龙·白兰度穿过的紧身T恤,立刻在青少年中流行起来;而张曼玉那被旗袍紧紧包裹的婀娜身姿,更是使大大小小的旗袍专卖店在《花样年华》上映后迅速崛起,热潮至今未褪。而电影和时尚的默契配合,在《穿普拉达的女王》的身上又一次得到了印证。
《穿普拉达的女王》 的投资和票房回报率口碑极佳,而影片带给全球的影响远不止票房那么简单。由《欲望城市》的服装设计师Patricia Field操刀的影片服装,已成为无数时尚青年的有力指引。电影和时尚默契结合带来的商业经济的号召力犹见一斑。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初,欧美时尚大品牌每一季的时装发布展,都是配合电影上映而推出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引领时尚,也是电影大众效应的有机组成部分。电影透过服装,令角色生动;时装也透过电影,来寻找灵感,引领潮流。
徐科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