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2版:画家
3  4  
PDF 版
· 群体贡献
与艺术传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群体贡献
与艺术传承

写在宁海县书画家优秀作品展开幕之际

□潘欣信
  由于中国传统书画的学习注重技艺与精神的传承,一个或数个重要的艺术家常常能以其为中心,影响和带动一个群体艺术创作的兴盛与崛起。在中国美术史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如明代董其昌为中心的华亭画派,以曾鲸为中心的波臣画派,清代以四王为中心,更是徒孙无数,甚至带动了整个时代的艺术潮流。在当代美术界,浙东小城宁海,也具有这样的特征。从近代以来,作为近代国画大师潘天寿的故乡,因为大师艺术与精神的影响力和宁海悠久的民间艺术传统,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艺术家活跃于此,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令人刮目相看。为我们探讨地域美术风格和基层美术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例。

  近些年以来,艺术市场化程度加快,在地方坚持真正的艺术创作变得越来越困难。众所周知,由于社会性的原因,地方的美术家往往少有专业的单位编制与艺术学院良好环境,使得他们常常不是专职化或者是职业化的。另外,地方偏见也是他们艺术创作发展的困难之一,如果你是从一个地方城市来的艺术家,先不看你的艺术怎么样,首先就被强制性地戴上了“不专业”、“不精深”的帽子,常常无法与美术的核心体制有更亲密、公平的关系,这无疑是很大的不公平。近些年,众多形形色色的地方艺术家“闯京城”就是这种原因导致的结果。可是,地方艺术家的最大好处是:这样的艺术真正来源于他们所亲近的自然,来源于活生生的人民生活,这对于中国山水、花鸟、人物画以及书法艺术的创作是重要的,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最重要传统之一。在自然中写生与体味,以最平凡的生活与自然滋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家必须的事情,但是,同样那些仰慕和赞美古代艺术的部分专业“画家”们,今天却少有人愿意去接受和理解这样的生活。

  宁海的这一书画家群体选择的正是这样相对艰难的道路。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我们看到,这一书画家群体的艺术能力,足以使他们有实力走出宁海,闯荡杭州,甚至北京。他们领军人物如美协主席陈林干、副主席朱开益等都毕业于著名的美术学府——中国美术学院;而另两位美协副主席吴昌卿、王琛,书协的副主席朱贤东、胡强、应伟剑,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笔墨功夫都有不俗的实力。陈林干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擅长花鸟、山水、书法等。长期从事中国画、中国书法创作,多幅作品入选全国及省书画展并获奖。曾经得到陆俨少先生:“文理自然、妙趣横生”的赞誉。吴昌卿从事学校美术教育近40余年,其写意花鸟画立足民族传统,抒写胸中意向,大笔粗毫、不求工拙、笔到意到、一气呵成。其作品笔墨浑厚雄健、章法灵活多变、造型简洁生动,构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朱开益擅长花鸟、山水,作品注重发现生活、呼吸自然气息,构图独到严谨,笔墨刚毅飘逸,浓郁的乡村气韵清新宜人,善于捕捉前人未曾使用的入画题材。还曾出版有《江南民间木雕艺术图籍》等著作……他们这样的成就,不仅为浙东人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一个新亮点,也为富有艺术传统资源、经济发展起来的基层社会如何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基层人群的文化生活,以及如何“以文养文”地走新兴发展之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其发展创意和思路,在当下弘扬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大潮中,都值得借鉴。

  在这样一个地方城市,他们可以抛弃许多不真实的艺术体验,修正阻碍艺术发展的不良习性,而得以找回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原初体验,并把他们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这样的机会是在学院和专业机构中的艺术家们所缺乏的。这样的创作人群与他们的作品,无疑是当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庞大的艺术人群金字塔中最坚实的中低层。但是,那些具有“中心情结”并习惯于俯视思考的理论家,在美术史的写作和美术批评的过程中往往会对这样的群体视而不见。人人都知道,艺术的高低不是用地位、声誉的高低和商业来衡量的,而是社会认可度。理论家们热衷的“笔墨”、“传统”、“生活”等等看似是正统观念的危机,恰恰在这些艺术家的创作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当代中国传统书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屡屡被忽视,那就是:很窄小、精确的视角与研究对象,使得某部分的艺术与理论发展过度专业了。造成当代的一些中国书画创作处于一个尴尬甚至荒诞的境地之中:一个从事中国山水、花鸟、人物创作的艺术家,如何能困于书斋画室、忙于应酬之中,而不去关注自然与生活呢?宁海的画家们,借助纪念潘天寿诞辰110周年的机会,集体推出作品展览,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艺术创作的努力和成果。在我看来,因为其立足本位,他们的艺术空间将会更加广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22 群体贡献
与艺术传承
□潘欣信 2007-3-3 48256DEA008181F548257291001D88B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