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资讯
3  4  
PDF 版
· 一周拍卖预览
· 2007,藏家如何应对艺术市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3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2007,藏家如何应对艺术市场?
■吴 扬
  第一:收藏目的

  画坛布阵,沙场点兵,雾里看花,隔行如隔山。外面的想进来,进来的想出去。且看谁能守住阵地?笑到最后。

  通常,购买字画的用途可分为收藏与投资。收藏缘于爱好,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一笔特殊财富,随着时间推移而大幅增值。因为喜欢,既得到了消费满足,又保值增值,何乐而不为?投资则以赢利为目的,买进卖出,赚取差价。书画市场畸形其实是畸形经济的某种折射,有相当多数的人购买书画只是为了送礼,是一种临时性、短期性、一次性的交易,外行买画、耳朵“听画”在所难免。这种以送礼为目的的行为也是“投资”,它感情投资,利益交换。

  对于字画市场上的玩家,收藏、投资则是另一回事,称作“以画养画”。更有人操纵拍卖,坐庄炒作,诱导散户跟进而获利。初涉此道的朋友需想想清楚,买这张画干什么?它能给你带来什么?要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尤其要目光长远,切不可急功近利。在这个行当里,只有那些精通收藏的人才能最终发财,因为他的眼力、财力、魄力全都具备了,买的是好东西,又能放得住。相反,画商小贩买进卖出如同鸡啄米,充其量只能挣点小钱而已。多数靠小本经营的画廊只能挣小钱,只有藏家才能挣大钱。这也反映了艺术品投资的一个基本特征——长效投资。

  第二:市场分析

  美术的意义在于服务生活。真的、善的,即是美的。

  中国画是中华文明中的独特现象。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创造难度。这种难度与大众化消费之间有一个距离、一条鸿沟,当市场试图填平它们的时候,种种非艺术甚至践踏艺术的行为便发生了。有人试图在这里寻找真善美,结果却被人利用当成了摇钱树。

  文化艺术品投资属于三大投资中的一项(其他两项为房地产和股票证券),且是三项中赢利增幅最大者,在世界范围里都是这样。艺术品收藏在世界范围内由来已久,无论中国历史上的皇亲国戚、富商大贾,还是西方社会的王公大臣,世袭豪门,无不对艺术品酷爱有加。艺术家史常常被奉为贵宾。文艺复兴期间的三杰: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在小时便广受追捧,订单不断。《蒙娜丽莎》被法国国王弗兰西斯一世买下,带往巴黎,从此这幅名画就呆在法国了,当时出价是4000金币。艺术品收藏同经济实力有关,同社会的繁荣稳定有关。古埃及有5000年的文明史,美国的历史则不过几百年,但它拥有的艺术品已远非埃及可比。这说明,只有钱包鼓起来才有能力投资艺术品,成为赞助商。

  现在,我们也有了这样的人物,也有了日渐繁荣的艺术品市场,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是消费质量逐步提高的必然。浙江金华某地一只狗售价35万元,北京的名犬“阿笨”身价更是高达几百万元,但是还不能跟一张名画相比。北京有位慈善家,亡妻是位好莱坞名星,留给他的巨额遗产中有4幅毕加索油画,他曾拍卖一幅,金额高达7000多万美金,据说当年买进时不过10万美金。中国画收藏也已经造就出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只不过因为税收等缘故而大都深藏不露罢了。我熟悉的一位浙江老板没有买狗,而是买了字画且大幅增值。狗的价格也可能翻番,却毫无保值的可能性。养狗是一时之乐,收藏是一世之乐。

  字画蛋糕还会越做越大。它不仅能带来利益,而且能带来乐趣。当一幅画在不知不觉中几倍、十几倍地增值,一张原本不起眼的纸居然能等同于一辆汽车、一栋房子的价值,那么,它带给你的惊喜可想而知。而这类“惊喜”在收藏圈内早已见多不怪了。风险却也悄然而来。一张画几经倒腾,价格一翻再翻。当价值与价格明显背离时,泡沫和风险便在所难免。

  艺术品的价值决定价格。艺术品的不可再生性,决定其最终消费需求,藏家迟早会得到回报。从书画市场的资金环境看,尽管每年都在增加,但其总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微不足道。据称,艺术品市场全年成交额还不及A股市场一天的交易量。可见,这一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相当的发展空间。从与世界艺术品市场相比较的角度,也可预见到中国画所具有的巨大市场潜力。

  对于初涉收藏的朋友,全部智慧在于如何暂避风险,擦亮眼睛,少走或不走弯路。伟人说,战略上要藐视它、战术上要重视它。“战略”指书画市场之大势;“战术”指你的方法、步骤。只要方法得当,大势可忽略不计,大不了忽高忽低,波浪起伏,这是很正常的,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方法得当,就能把握规律,游刃有余。

  从收藏的角度,买一幅画当然为了增值。那么,你就要判断,什么样的画能够增值?这是有标准的。

  香港云峰画苑的郭浩满先生曾总结“三条标准”。他说:“经得起时间考验且具有收藏投资价值的艺术品,必须要有鲜明的艺术风格(无须看名字便知是谁的作品);作品必须严肃认真且具有相当难度;作者要有良好的品格和修养。三者缺一不可。”

  后来,我也总结了三条,叫“三大品质”:艺术品质、人格品质、时代品质。

  有些画家很有才气,完全有可能成为好画家、名画家,结果却昙花一现,原因何在?多数画廊经营者不去考察这个“因”,也就很难对画家及作品作出准确的市场预测,只要能赚钱就行,只要能卖出去就行。可你卖出去的是一张废纸,最后将信誉卖没了。按说,一个健康的书画市场,唱主角的理应是专业画廊而非拍卖公司,更不该是画家本人,画家理应好好画画,远离市场,将经营交给画廊去做。而现在的情形正相反,全搞乱了,多数买家根本不懂画,却偏偏到一些乱哄哄的地方去,听凭一些同样不懂画或是别有用心的人瞎忽悠。一个缺乏诚信感的社会环境,也是造成书画市场混乱的根源之一。为什么买家都愿直接找画家买画?图的买个真。

  第三:方法步骤

  聪明的藏家只为艺术品而掏钱。只有傻瓜才会买一种叫作“废纸”的商品。有一种景观叫金字塔。有一种职业叫画家。画家多了要分类,大画家站在塔尖上。收藏家的快乐与聪明就在于提前发现那些将要登顶的人。

  归纳这一行中成功人士的经验,一句至关重要的忠告是:趋冷避热,系统有序。

  趋冷避热的目的是规避风险,把损失降到最低。古画热了、火了,价格飚升,我躲开;某人一夜成名,炙手可热,价格莫名其妙地一翻再翻,我也躲开。转而关注相对低调的名家。切记,一定要买艺术品,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商品。真正的艺术家是得悉自然之道的人。自然界以万物造福人类,而人类摄取万物的灵性来表现自己,表达思想及作派,这种表达即是艺术。那么,一个思想浅薄、作派低俗之人又怎能创造高雅的艺术品?懂得了这个道理,你便擦亮了自己的眼睛。

  系统有序,是指在一个方向下的稳定收藏,而不是东抓一把、西抓一把。

  无论谁,无论主观上多么努力,多么想力求做到公正、公平,终不过一家之言。好与差总是相对而言,且始终是个变量。大浪淘沙,不进则退。名家又不是谁封的,一切都要靠作品说话、市场说话、时间说话。时间总是对字画艺术极尽挑剔。庞大的画家队伍永远呈“宝塔规则”,基座很大,塔尖上只有少数人。市场对谁都是双刃剑。一些年轻画家、急于走市场的画家,终不过是过客,市场可以把你捧起来,也一定会把你打下去。越是炒得凶,露怯的几率就越大。市场在一天天做大,行家也在一天天增加,都说你画得不好,你还能好得了吗?

  书画市场已经在“两极”分化:好的越好,价格坚挺;差的越差,废纸一张。这种趋势取决于“名人字画”的基本属性,首先是“名人”,而后才是“字画”。名有大小之别,也有真假之分,最终都将在日趋严格的市场筛选过程中归于真实状态。

  系统有序的目的是要确保这少数人的作品囊括在你的收藏范围内。我认为比较可行的方法是“普遍撒网,重点捉鱼”。收藏既要注重量,更应着眼于质,要量中保质,以少胜多。毕竟对多数藏家而言,很难做到随心所欲,想买就买,只能量力而行,最好将藏品整合、梳理成一个体系,是在一个方向下进行的有序投资,确保以较少投入获得最大收益。收藏范围、购买藏品的对象确定之后,就要排排队,哪些人的画一定要有,而且要快;哪些人的画可有可无,不妨等等再说。分出轻重缓急。如果资金允许,不妨圈出重点画家,痛下狠手,多买几张,选择最好的年龄段中创作出的最佳作品。假如这个重点选准了,选对了,若干年之后,仅凭一两位重点画家的作品便可收回投资,其余藏品就全捡了。问题在于你有否这般眼力和魄力?如果没有,能否接受专业画廊或专家指导?

  眼下,多数画廊及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或是缺乏专业知识,或是缺乏业界应有的约束力,难以站在买方的立场上作长远考虑,藏家要正确把握方向,减少失误。

  (未完待续)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资讯 00010 2007,藏家如何应对艺术市场? ■吴 扬 2007-3-3 48256DEA008181F5482572900028182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