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造林
更要识木
对美术统考的几点看法
■廖少华
教育是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各类人才的培养共同构造成文明的基石。近些年来的高等教育扩招,最热的招生莫过于艺术类的招考。2003年2月26日中国美术学院专业考试时,2万多名考生奔赴110多个考场的盛况,已经不再是稀罕事。近日得悉某省城不久进行的美术统考4万名考生,连带考生亲友达10万人的场面,真是车水马龙,让人们感受到美术高考之热已经牵动了社会许多人的神经。
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美术事业的繁荣。连年的美术高考热,引起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在2005年12月公布了《2006年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对艺术专业的招生考试、录取等环节做了更细致、周密的调整和安排。尤其在考试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该办法与2005年相比有六个新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专业上认定省级统考成绩和取消中等艺校推荐免试生等两个方面;同时确立了“所有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均须参加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包括招生院校自行组织和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两种形式。”2006年冬,国家再次明确了省级统考的必要性。
对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行院校自行组织考试和省级招生统一考试的两条腿走路办法,是我国艺术教育事业走向繁荣的重要象征,标志着艺术类招生工作迈向更规范、严谨、科学的旅程,使更多热爱艺术事业的学子报考时方向明确、考试便捷、录取上逐步实施阳光工程。工作在高校美术教育岗位上的老师们从心底里表示欣慰和支持。
诚然,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美术统考取得的明显成绩是不容置疑的,但其中还有需要继续完善改进之处。目前,比较明显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统考一般都在省考试院组织下进行。考生的试卷保留在考试院,所考科目成绩一般都只对录取学校提供一个总分。对于考生专业情况的了解,教学单位只是雾里看花,学生专业的特长不明。分数是概念的,能力又缺乏实质上的显示。专业系部对录取学生的了解还得从头开始,对这些新的人才之料的加工培养还得再测试才有更清晰的信息。
2、目前,大多数招生院校都利用各种媒体,介绍本院校招生考试录取的基本情况。对招生专业、招收计划、考试时间与科目内容、成绩计分制,以及文化分的基本要求等都作了详尽的宣传。所以,有些本来对艺术并无兴趣的学生,在其他专业报考无望的情况下改学美术。有的只在培训班学习几个月时间,根据某校历年考试出题特点,以“捉题”形式进行学习面很窄的强化性、机械式的训练。这些学生却往往考试能过关,而一些比较注意知识全面提高、素质全面一些的考生,则不少人在应试时卷面成绩不甚理想。从人才培养角度上讲,多数院校是倾向接受素质较全面的学生的。但从成绩上看往往与办学单位事与愿违。
3、师范类的艺术专业招生,负责培养各类学院合格的艺术师资,对考生的条件还有身高、长相、语言等方面的要求,在统考时办学单位看不见这些“树木”,录取时只见一片“树林”,对于提高师范教育质量是不利的。有的人认为美术专业的师资可以要求低一点,这是误解。美术专业的学生是直接创造美的使者,能把基本条件降低吗?
综上所述,美术统考的方向是对的,有关措施也是得力的。但有些问题还须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达到既要营造树林,也要识见树木的效果,那么百年树人的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廖少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