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8版:评论
3  4  
PDF 版
· 杨家埠年画的前世今生
· 为快乐而艺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杨家埠年画的前世今生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杨勇
  “正月里是新年”,又是一个新年刚过。我的老家,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传统年画生产地之一——山东潍县杨家埠。而我的祖上就是杨家埠年画的主要民间艺人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许多民间艺术研究专家曾经拜访过我爷爷,他老人家的照片还上过著名的艺术杂志《朵云》(这是我后来到美术学院后才发现的)。杨家埠方圆几里,自清代起就因出产年画而在全国闻名遐迩。杨家埠分东西两部分,东边叫东杨家埠,那里有著名的杨家埠风筝;西边的叫西杨家埠,那里有着全国著名的木版年画。我们家在西边是做年画的,我的爷爷杨修义、姑父杨福源都是以做年画为生。

  我小时候,看着家人把一张张崭新的《秦琼》、《敬德》、《花五子》、《年年有余》等年画贴在门上时,我总是很高兴,因为他们时时提醒着我新的一年来了。

  年画的种类很多,杨家埠的年画大体有这么几个种类:神像类、戏剧人物类、民间故事类、吉祥事物类等等。他们的种类不同,也有诸多讲究,什么画贴在什么地方,是有一定规定的。例如,神像类的门神,就有秦琼、敬德、花五子等等。秦琼与敬德是贴在大门上的,花五子是贴在屋门上的,里屋贴的是麒麟送子、日月之类的画。在农村老家的灶上,还有灶王爷的画像。而在屋里的墙上贴的就是一些装饰性的画,例如吉祥事物、花篮、金童子之类的画。在仓库的门上则贴着五谷丰登、男忙、女忙之类的画,这些画把家里总是打扮的煞是好看,在一个经济还不发达的地方,用年画表达着人们对美的向往。

  后来,我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逐渐从学理上知道,杨家埠年画在用色、造型上有着其独特之处。而学校老师对于年画的重视与喜爱,也引起我对于从小伴我长大的年画的兴趣。年画的颜色十分鲜艳,它基本以纯色为主、其中红、紫、蓝、黄是最主要的用色。而在造型上,人物的造型多以丰肥为主,显的十分富贵吉祥;在构图上,杨家埠年画采取了饱满为主的构图。喜庆的造型,亮丽的颜色,把人们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家乡的年画在旧社会仅仅在普通老百姓中流传,改革开放后开始受到美术工作者和美术爱好者的关注。记得有一次,我带领一位自己学校的绘画教师去姑姑家,在那里她看了我姑父做的年画之后,问:“年画的颜色是怎么上的?”姑姑带她来到家里印刷的房间,先拿起了一块木版告诉她,这种版有很多块,先要做一个底版,那印出来的东西是一个完整的画面,然后,根据不同的颜色,要做不同的版,有时候甚至为了一块极小的色块,就要做一块版,而印刷是分别套色的,一张画有几种颜色,就要印几次,也就是说每张画要印多次。然后,顺手做了一张。

  杨家埠的年画做为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一直是在一种作坊式的方式中存在着。但是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正在失去其往日的光辉。有一次,我偶尔提及关于年轻一辈志于此道的人有多少的时候,村里的一位长辈在缅怀往昔辉煌时,不禁感叹由于现在做年画不赚钱,杨家埠的年轻人学习年画的已经不是很多了,无奈和惋惜之情溢于言表。杨家埠的年画根据史料记载,是从四川传来的,起源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在它的鼎盛时期,有139家画店。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杨家埠年画曾经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当时激昂的人们把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作品毁掉了,为我们流下了永久的遗憾。我家的年画在这个时期也造到巨大的打击,根据我奶奶讲,我家印制年画用的木版当时有三屋,但是在那个时代被烧毁了。

  改革开放后,杨家埠的年画事业开始复苏。虽然没有以前那样的规模,但是可喜的是,家乡人民开始注重自己的事业,自发地开始了收集、整理年画资料。我们说民间艺术的衰落是经济原因造成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其背后的文化原因。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工匠的地位一直处于劣势,始终不进大雅之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间艺术的发展和保存。民间的艺术家们几乎没有自己的名字,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们的积极性和个体意识极度匮乏;他们留下的作品往往得不到有力的保护,即使勉强留下了几件作品,由于历史、政治等种种原因,保存的也并不是很好,而且很多作品也在历史的长河里由于不受人重视而丢失了。这些都为后人研究增加了难度,由此就更加没人乐意做这方面的研究了。

  所以,我认为家乡人民自己开始的这项行动,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我们习惯了为艺术家立碑做传,我们习惯了为艺术家说话,而我们的民间艺术家呢?在美术理论中,有一种区分艺术家与工匠的说法,艺术家是重视心灵的人,而工匠是重视技术的人,事实真是这样吗?我不想从理论上去论证这个问题,我只想叙述一件我生活中的小事,来说明一下。

  我姑父杨福源在整理、研究和创新杨家埠年画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据他讲,我爷爷是属于复兴成店的,而他是万盛店。后来我爷爷去了城里,建国后,我爷爷在民间艺术研究所里工作。

  爷爷是在我读高中时过世的。他有一件事情,一直使我感触很深。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爷爷因为得了高血压,行动不方便,就在家里做年画。那时候,爷爷刻版,奶奶印。后来,由于爷爷退休在家,就不干了,但是不止一次我听爷爷在叹息,“我现在腿是不方便,但是手还是能动啊,我还可以做的嘛!”每到这个时候,奶奶就劝他,“退下来了,还干什么啊?”

  当时,我不理解,直到多年后,我也成为了一个美术工作者,我明白了那意味着什么:那是一个老艺人对自己工作的真诚!实际上,我们在讨论艺术家是一群重视心灵的人的时候,不要忘了,民间艺术家同样如是!只有更加重视我们的传统艺术,我们才能更好地保存它。近几年,我不断听说,有专家学者访问我家乡的事情,也不断地得到别人关注家乡年画事业的消息。我很欣慰,并且希望有更多的美术研究者投更多的精力来好好整理它们,使得它们能为我们的美术事业做出应有贡献。同时我也希望,不仅仅是我家乡的年画,我们各种民间的艺术都应该得到其应有的尊重和关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评论 00038 杨家埠年画的前世今生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杨勇 2007-3-10 48256DEA008181F548256F9A001F64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