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视点
4  
PDF 版
· 源头解决
根本问题
· 吴冠中遭遇不实报道
· 真杂志 假作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3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真杂志 假作品
  本报北京讯 特约撰稿人 王健 9幅假画与长篇吴冠中专访和大量吴冠中私人照片被同时刊登在近期的《艺术与财富》杂志上。很容易让读者误认为这些画作是吴冠中真迹。吴先生看到杂志后,当即表示无法容忍,随即委托张世东先生与该杂志交涉。

  画家发现:

  杂志刊登9幅假画

  今年1月,吴冠中在朋友处偶然发现一本2006年12月的《艺术与财富》杂志。翻阅之后,吴冠中发现,该杂志在自己未知情况下,刊发了对自己的专访。其中刊载的大部分画作都是假的。10余幅油画,竟然至少有9幅是伪作。数量之大,令人震惊。吴冠中回忆,大约3年前,曾在家中接受过专访文章作者的采访。但万万没想到,此次采访被拿来为赝品做宣传。这种偷梁换柱的做法让他感到很气愤,无法容忍。

  吴冠中说,《艺术与财富》杂志刊登的画作,是按照自己出版的画册中的作品仿制的。其中有些画的真迹,至今仍被某些单位收藏着。不可能流传到市场中去。

  例如,伪画《日出东方》仿自现藏北京贵宾楼饭店的《雪山》。原作绘于1989年,是一张430×470cm的大画,假画将其改成横图。杂志封二刊登的《海棠花》也是一幅伪作。真迹《海棠花》(150×70cm,麻布油画)是画于1973年的早期作品,先藏于北京火车站。伪作《苏州园林》则是抄袭自现藏首师大美术学院的真迹《苏州网师园》,该画绘于1973年,尺幅不大,是木板油画。伪作《桃花》右下角标明的“荼,七六”,而同名真迹《桃花》是1963年画的,右下角标明“荼,六三”。两幅画的时间上相隔十几年,但是,画里的树枝的走向却都是一样的。

  会对读者产生误导

  此外,吴冠中还谈到:“杂志中刊登的《湘西民居》、《江南水乡》、《玉龙雪山》、《富春江畔》和《富春江》5幅也都是伪作。画的技法很差,色彩、笔触完全不对。为了不让读者生疑,杂志中还用了我和家人的生活照做陪衬,侵害了我的权益,对读者产生误导,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由于本人年龄和身体原因,特委托张世东同志全权处理此事。”

  吴冠中还表示,近年来他一直受造假的困扰。不少造假者借出版物骗人,大家不要以为出版物上刊登的画作一定是真迹,收藏家更要警惕出版物陷阱。媒体更不要陷入卖版面的误区,参与造假,丧失诚信,给艺术品市场添乱。

  委托人:

  “他们至今没作出回应”

  张世东与吴冠中相识多年,私交甚厚。作为吴冠中此次打假的委托人,深巷画廊负责人张世东说,深巷画廊也是本次事件的受害者。因为《艺术与财富》杂志在吴冠中专访中,使用了吴冠中为深巷画廊题写牌匾时的照片作为配图之一。照片上,“深巷画廊”四字清晰可见,很容易让读者认为,这批假画与深巷画廊有关,对画廊的信誉造成了伤害。他表示,除了遵照吴先生的委托,处理吴先生与《艺术与财富》杂志之间的问题外,自己也将就深巷画廊名誉受到损害的问题,与《艺术与财富》杂志进行交涉。

  春节前,张世东与《艺术与财富》杂志社方面取得了联系,打过几次电话,但杂志方面至今未对9幅伪作以及深巷画廊名誉受到损害的问题作出正式表态。张世东认为,如果双方无法就此事达成和解意见,他将通过法律诉讼的途径解决问题。

  “吴老打假只为尽社会责任”

  在谈到吴冠中为何要打假的时候,张世东说道:“吴先生对此次伪作事件十分重视,这倒不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更主要的是为了尽一个画家的社会责任。”

  张世东表示,“吴老不卖画已经很多年,假画不会对他有经济收入方面的影响。但这些伪作一旦流入市场,每幅的价位都要在几百万元。这数千万元的赝品,将给本来就混乱的艺术品市场雪上加霜,特别是给收藏家造成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吴老不站出来说话,就等于默许假画泛滥。尽管吴老已经88岁高龄,但他依然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令人钦佩。”

  专家说法:

  这是坐庄卖假常见套路

  书画鉴定家牟建平先生表示,吴冠中先生的画作,是近年来收藏市场中的抢手货。价格不断飙升。画作价格飞涨,导致假画泛滥,很多人靠此一夜暴富。吴先生近年来也不止一次打假。业内人士看来,在《艺术与财富》这类专业杂志上,将假画掺杂在真迹和对画家本人的访谈中刊登,是坐庄卖假的一种常见套路。因为这样一来,读者很容易以为访谈的配图都是画家本人提供的真迹。如果在市场中遇到这些画作,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根据当下吴冠中画作的市价计算,这9幅假画价值数千万元,堪称近年来曝光最大规模的吴冠中假画案。不难看出,这些画作是有一定艺术水准的作者仿造的,具有较大的欺骗性。

  不排除假画已流入市场

  《海棠花》等几幅画,是造假者将真迹用投影仪放大,然后按照真迹临摹下来的,除了花朵的色彩与真迹有所不同,画作的构图,甚至枝干的细节,都与真迹一样。与真迹对比之下,可以看出伪作的色彩运用水平很低。专业人士经过研究可以认定这些作品是伪作,但是一般收藏家很难分辨。一旦流入市场,危害性极其巨大。牟建平表示,到目前为止,自己尚未见到这些画作在市场中出现,但不能排除庄家已将其出手。(获知此事后,本报即委托有关人员向吴冠中先生确认并就此事进行了访问,并向吴先生遭遇表示同情。本报下期将刊发专访,进一步关注此事。)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视点 00001 真杂志 假作品 2007-3-10 48256DEA008181F548257298001F773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