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冷暖,唯鱼自知。画之优劣,阅者自明。齐鲁画坛名家张宝珠先生的国画,旁搜远绍,立足当代,取法传统,和谐自如,墨彩自然,水到渠成,宛如■爨,在时光的推移中,终见煮熟。张宝珠先生心如巧妇,意如巧妇,手如巧妇,给人们带来了一锅香喷喷的“熟饭”,令人回味。
张宝珠先生早年师从黑伯龙、陈维信先生习画,打下了扎实的书法与国画功底,后又受许麟庐、宋文治、何海霞、董寿平等大家指点,在近半个世纪的笔墨生涯中,张宝珠先生极为勤奋,努力追求视觉形式的个性化。显然,张宝珠先生更为看重的是笔墨世界的意境、空间和层次。这三点,在张宝珠先生尤为善长的松柏画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张氏赢得了画坛“张松柏”的美誉。
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历来是中国画家追求的共同境界。在张宝珠先生的身上,这一点让人感觉得十分明显。张氏为人爽直、大度,没有“小家子”气,敦厚、善良,有长者风度,更有艺术家的风度,表现在其画作上,用笔不尖刻、不油滑,这似乎很容易做到,其实不然!很难想象,一位没有文化精神操守的人,其笔下能有什么主观个性才情的“意”。张宝珠先生的松柏,既有“出世姿”,又有“傲霜骨”,这无疑是其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我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读到这样的好画了。难怪,当代著名画家陈玉圃先生在新近出版的大开本(带封套)的《张宝珠山水画集》中的以诗代序里,落下了这样的诗句:“齐鲁曾共少年时,砚池春雷墨云急。山左竟夸张柏树,艺苑谁堪认潜骊。华发休云催画老,苍斋纵横谱新诗。遍看神州三百家,若论雄奇君第一。”
犬年正月十一,我和张宝珠先生相晤于大明湖畔。观其案前染翰,可见其画意真切,借重传统笔飞跃,灵性挥毫,落笔灿烨,他追求神韵的本质表现,讲究水墨相溶的火候,在推管的瞬间,人们不难发现:张宝珠先生超越在心,心在超越。
张宝珠先生的可贵在于,他将国画这锅“饭”煮熟了,没有“夹生饭”。何以见得?如他将画面上的图章,打得都很别致。无论是在大局的把握上,还是在细节的处理中,张氏均显示了良工的苦心,因此,他的画值得读,值得细读。作为齐鲁山水画派的领军人物,张氏历来低调行事,甘于寂寞,受到业内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
丁亥年正月十四于泉城济南
(本文作者系职业书画家、书画评论家、书画媒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