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美育源远流长,有的学者将孔子看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倡美育的教育家”,那么孔子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的美育萌芽与发展要比希腊的苏格拉底早半个多世纪。然而,近现代以来的所谓美育,多数人都以为是从西方“引进”的,对此我们应将美育事业的兴衰放置到一个更合理的历史平台上,重新审视中国现代美育的建设及其重要意义。
一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从伦理教化的角度开始,将个人素质的提高融入教育的过程,通过“有教无类”的办学形式,突出“仁”的核心,实施一种面向社会的“美育”。蔡元培先生对美育的重视是众所周知的,早在1912年就任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便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中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并于1917年发表了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文章,标志着中国近代美育的实质性进步。通过这穿越两千余年的历史时空、两位教育家对美育的重视,可以发现中国美育是一项大众的教育、一种涉及人生大美的教育。
二
我国高校当前的美育状况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工作在美育战线的教职工有喜又忧。所谓喜有3点:1、党和政府已经明确地把美育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这是新中国建立后,将近半个世纪的努力赢来的实质性的进展,使教育界更加清楚“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不可偏废的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战略关系;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很重视美育工作,美育专业委员会连续举办多次专题研讨会和年会,共同探讨现代美育的发展大计,团结和调动一批学有专长的专家共同促进美育的全面进步;3、文化教育主管部门采取行政措施,相继出台了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开设艺术课程与评估检查的文件,从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学条件与场所、教学质量与评估等多方面督促全国的艺术教育不断完善,不少院校取得可喜的成绩,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但是,审视现在美育的状况,使我们产生不少忧虑,以下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
1、美育方向上的偏离
近些年来有的院校只顾空谈“美育”或者仅仅停留在技术传授的层面上,造成一些学生“美”、“丑”概念错位、“美”、“丑”观念混淆,“美”、“丑”形态不分,“美”、“丑”行为不识,只要与“艺术”名义相关的,即使使用“垃圾”、制造“垃圾”也毫不顾忌。所以,人们在公开场合或私下里批评当下的艺术教育质量下降决不是空穴来风,而只是我们有些教育者自己麻木不仁而已。
2、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经常处于模糊、摇摆状态
“审美教育”通常简称为“美育”,是一种综合性质的教育,它因而涵盖了人的思想道德修养、认识美、欣赏美、评价美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诸多内容,与德、智、体三者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前面三育的综合。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艺术教育可以代替美育的宗旨与功能。“美育”是纲,艺术教育是目,它们有主、次、大、小、从属之别,把艺术教育等同于“美育”是不科学的糊涂概论。尤其有些人士完全将美术代替美育是一种概念上的偏离。
3、美育教育层面单薄和低水平重复
艺术教育是贯彻美育方针的重要途径,它力求通过艺术课程的教学达到两个基本目的:一是使学生掌握艺术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包括基本的模仿与欣赏);二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成为自己整体素质的一部分,能引发认识美和制造美的行为。因此,艺术教育既是落实美育、提高受教育者个体素质与审美观念能力的一种实践形式,也是发展社会文化、提升社会群体审美文化的组成部分。审视当代中国的美育,不少学校只重前者,而忽视了群体审美文化的建设;有的院校把美育看成是单纯的理想教育,学生缺乏兴趣与热情,而有的则纯粹把艺术教育中的技能教学看成是“美育”的全部内容,有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仿佛变成了制作的机器人,这些态势造成了一些院校艺术教育与美育的脱节,或者长期处于单调的模仿与低水平的重复层面。
三
如何改变目前部分高校美育工作的滞后局面,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宏观和微观问题的驾驭。宏观上,从领导到教职工都知道美育重要而且意义深远,但在具体实施时,美育的发展与建设项目总是先让位给其他项目,美育的项目往往处于“边缘”状态而硬不起来。微观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教育的方针,切实将美育落实到“美”字上,不做表面文章,不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不为所谓的创新而“创新”,更不能放弃“美”的自身意义与价值,让学生盲目地从事所谓的创新,因为一个不懂得美、认识美的人,既不可能以美的艺术为社会大众服务,将自己融入时代进步的大美行列,更不可能在追寻空谈的、颓废的极端个人主义的“美梦”中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从正面引导、教育大学生去攀登美的高峰,使其人品才艺具备美的品格,应该是当下高等院校美育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
美,是人类社会共同理想的大美,高等院校是培养新时代各类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如果高校的美育提高了,有助于社会和谐美的形成;而且高校中有许多学子将来毕业都为人师,自己知美懂美、成为一个传播美的使者,那么对后代的培养也会步入建造社会大美的良性轨道,反之,将可能出现美育工作一代不如一代的衰落。美育的兴盛,将有助于一个大美中华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