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以来,留给中国人史诗性的经典艺术作品中有一幅难以被人忘却的国画——姚伯齐先生创作的长近70米,宽2.48米的焦墨山水《三峡魂》。全图以长江最精彩的三峡为描写对象,从夔门始终于三峡工程大坝,表现了192公里三峡壮观景色。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尽在画中。全图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观画如置人于景中,使人有一种万古奇观,重峦叠嶂,壁立千仞,惊涛拍岸,一泻千里的真实感受。物我两忘,似乎在享受一种浩大气足的阳刚之美,聆听一首人与自然相交融的雄浑的交响曲。近看画面印刻着山峦的雄健肌理,似乎在诉说自己苍桑的岁月,远观气贯长虹撼人魂魄,似乎在笑谈长江三峡的光辉历程。
我们之所以说姚伯齐的《三峡魂》是史诗性的经典名作,除了作品硕大,具有震撼人心的一面以外,主要是作品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个性和文化意韵,其特点如下:
第一,作者是选择长江三峡为题材,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作者不是单纯地绘画三峡,而是以三峡的顽强精神拟比中国人民的伟大战斗精神,自古至今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伟大品格。所以,长江象征着中华民族,三峡象征着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的精神。
第二,创造了“树皮皴”,彰显了深厚的笔墨功夫。作者在中国山水画焦墨创作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创造了新的笔墨语言,这就是“树皮皴”,为后人留下了不可估量的艺术遗产,可以世世代代相传。中央美院著名山水画家陈平教授这样评价:“姚先生的画给我的强烈感受是符号特别明确,因为他那种符号又不同于古人的皴法,这种皴像个树皮皴,非常像,层层叠叠,而且非常苍老。这种符号非常独特,一个画家抓住一个符号非常不容易,他的画以笔代刀,这种符号特别打动我,我想,创作山水的语言符号是我们每个画家都要做的事,姚先生就做到了”。陈平先生给予客观而高度的评价。傅抱石、李可染、黄宾虹之所以称为大家,是因为有其自己特独的笔墨语言。笔者曾就山水画家的创作历程提出过必须经过的三个阶段:即从写实性山水到意象山水,再到个性符号山水。显然姚先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个性语言符号,处于一个山水画创作的高峰之上。难怪美术理论家、清华大学教授陈池瑜说“姚伯齐是继张仃以来的第二人”,而张仃先生赞赏姚伯齐的焦墨山水画“独辟新界”,确属实评。
第三,以美为核心,用深刻的哲理支撑起画面有机统一的效果。水墨画可得五色,而焦墨画要形成一种既雄浑而又润泽的效果是十分困难的,这也是当今很多画家不敢涉足焦墨画的一个原因。所以有“学焦墨如进死胡同”之说。姚伯齐先生巧妙把握构图的结构效果,运用虚与实、重点与一般、远与近、动与静、长与短、大与小等辩证关系,用画面的留白与设墨、线条的粗与细、曲与直、用力重与轻来表现三峡的面貌,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使观者既可见气势雄姿,又可见节细内容;既见山峦刻印的肌理,又见连绵苍秀的山脉;既见三峡的奇貌,又见郁郁葱葱的山景;既见人间烟火,又感受到现代气息。《三峡魂》不愧是一幅百看不厌的立传之作。(《三峡魂》于2004年10月2日在《美术报》刊发,2006年《国画家》第二期刊发,中国画家在线网姚伯齐个人艺术馆精品展览刊发)
第四,作者善于运用焦墨的天然效果来增添其视觉冲击。中国画与西画的创作对比中,总以中国画视觉冲击力不足而屈居下风,自认不如,并且成为长期审美争论的一个焦点。中国画的精神是讲内美,经久耐看,这是跟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的传统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既能提高视觉冲击力而又能做到内美,何不结合起来呢?姚先生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不但利用浓重的焦墨来提升视觉冲击,取得创作的成功,而且应用到泼彩山水的创作中,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姚先生提高画面的视觉冲击是结合中国画的平远、高远和深远的构图方式,而不是西方平面直观表现式的。近景尽量用粗重线条,在表现出山脉肌理的同时,富于线条的生动灵活。所以作品不但具有视觉冲击美,而且具有内美,耐看爱看,这是西画远远做不到的。
第五,作者紧紧围绕“意境创造”这一核心,以山为主体,水景为次,以三峡为重点,其他景物为次来营造其艺术意境,作者抛弃了无内容的空泛,无趣味的抽象,让意境感觉于人的真觉当中,无论是行家还是百姓都可评论其意境。所谓意境好,即是有气韵生动的感觉。景生情,情生意,意化物。物的描写靠运笔走墨,因笔聚气,因墨生韵,而气韵的产生是作者所走笔线具有韵律,富于节奏,富于动感,就好比一首动人的乐曲一样,由姚先生笔头唱出。在多样因素作用下,创造一个震人心怀,撼人魂魄的意境。
由上述五点,可以认定《三峡魂》的艺术价值。纵观二十世纪绘画史,用三年半时间,耗尽一生心血,创作如此硕大画面,来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几乎是没有。即如有,无论从气势,创作难度等方面,也不好与姚先生作品相比。
姚先生除了创作史诗性的《三峡魂》以外还创作了《烟云峡江》、《黄山风光》(上图为局部)、《峡口》、《西陵春秋》等作品,然而,使人难以想象的是姚伯齐先生在创作焦墨山水的同时,还创作出令人感动的泼彩画。从焦墨到泼彩反映了画家驾驭笔墨和画面的功力。
郎绍君先生在姚伯齐泼彩画集前言中写道:在姚伯齐笔下的泼彩和焦墨比较起来,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它由近观变成远望,由恢弘变成了清丽,由峥嵘变成了迷离。如果说焦墨山水展现的是三峡之骨,泼彩山水展现的则是三峡之影。三峡之“骨”坚硬、雄强、刚毅、质胜于文;三峡之“影”轻柔、飘逸、虚空、文胜于质。前者壁立千仞,震撼心魄,创造的是令人亢奋的崇高感;后者翠色可人,如梦如幻表达的是悲欣交集的追思怀念。焦墨和泼彩扮演了不同角色,发挥了各自优长,都取得了形式与精神的统一。
历史上作泼彩山水的大家有张大千、刘海粟等。张大千泼彩清秀温雅,色彩分明,令人难忘。刘海粟泼彩画色艳,张力强,苍劲有力。姚伯齐的泼彩山水显然是在吸取大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清丽飘逸,淳和苍雅的艺术特色。一是泼彩中墨色交融,使作品在见色的基础上更显浑厚老辣之气。二是色彩柔中带淳,色调跨度虽大,但不觉俗气。三是色彩之中富于肌理,有动感。姚先生泼彩画以静制动,充满肌理性的动感,平添了画面的生气。而这种生气,是因为色彩中有深浅流动的变化而至。四是作者在泼彩画中强化了线条,仍然坚持中国画以线为主的创作方法。当然泼彩中,线的运用不同于水墨画中线的运用,作者很贴切自然地在泼彩中巧施线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画面更显得有力道,不像如今众多的泼彩画苍白泛力。姚伯齐先生创作泼彩画仍然是以创造意境为核心,突出色彩视觉效果增强视觉冲击力为手段,实现画面的整体最佳效果——“气韵生动”这一目的。如果为泼彩而泼彩,姚先生决不会去创作。可见姚伯齐先生是一个在焦墨和泼彩绘画上都有建树的优秀画家,被评为“’99中国百杰画家”,郎绍君先生称其为“艺术上的成功者”, 一点不为过。
如果让我们再深入分析姚先生艺术成长的原因,我想有两点,一是他有坎坷而丰富的人生经历,对艺术的追求真诚而执著,他经见广博,思路开放。自身坎坷经历使画画成了他唯一可以支配自己的事。长期在家乡监利文化系统工作使他有条件20多次考察三峡,成了他最大乐趣,平淡无所求是他创作美术作品时的心态,也是他成功的基础。
二是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姚先生深切知道创作与写生,创作与读书的关系。加强自身修养,修身悟道,变“无所求”为“有所求”成了他最大心愿。所谓“有所求”即是“为什么”而创作的问题。是为市场?为艺术?还是为人民?为生命?为钱为艺术这是低境界,而为人民为祖国山河立传为生命而创作才能出精品,才能给人民给历史留下一点东西,事实证明姚先生的《三峡魂》及其作品是留给人类的一笔财富。姚先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画家,他有自己的人格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融入长江融入大山大水中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用生命去创作生命。
2007年4月16日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