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匠人也是艺术家。你能说从精致的青铜器到华美的漆器到玲珑的瓷器等工艺极品,其制造者不是艺术家?但这些艺术家的确都是匠人。
中国历史上的匠人有哪个留下过大名?匠人是群靠手艺营生的劳动者,虽说身怀绝技,但依旧过着相当贫困的生活。他们视手艺为谋生手段,社会也并不看重他们,艺术家的奢号不过是后人的溢美评价罢了。匠人的神秘还在于他们的默默无闻,并不因持技而张狂而要取悦于某个级别的官员,也不想着在这个圈子里混个理事会长什么的虚名。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性比个性多,所以其作品中的时代印记在集体无意识中显而易见,这一点正好与文人艺术家相反。同是元四家,黄公望与倪云林的画风迥异,同为扬州八怪,郑板桥与金农笔意云壤,但若是观赏一幅杨柳青年画,你会发现,乾隆朝的制品与光绪朝的画幅间并无轩轾之别。匠人的手艺极易因一个家族、一个作坊的消亡而失传,从这一点判断,匠人的个性又是那么的强。 大到营造法式,中到碑石造像,小到雕虫之技,概莫如是。而文人艺术家的作品不外乎书画篆刻几样,可以说,文人艺术家突显的注定是个性,而匠人的个性则是大同中的小异。
匠人的风格由大众所好铸就,大众所好乃趋吉祥求富贵心理的反射,所以匠人的作品无论出自哪个时代,把玩起来总是那么亲切,总能体会到有种情感在其间,也许这就是匠人所谓的共性所在吧。其实来自民间的体验,来自民间的情绪等等何尝不是这样。
匠人的手艺往往在相对封闭中世代相传,并倾其一生心力为之精益求精,最终独孤天下,这同大师级艺术家走的是同一条路,达到的是同一个境界。大师除作品之外可能还留下一部厚厚的论述传世,而匠人留下的或许只是一两句上口的谚语。所谓的艺术家往往瞧不起匠人,怕被称作有匠气、媚俗,而匠人从不敢把自己抬高到与艺术家同属的标准。匠人的自信是一种类似无记名投票的当选,匠人的荣耀在于众人赞不绝口时他却躲在墙角“叭嗒、叭嗒”抽着旱烟袋。匠人能在亲手塑造的神像前顿生虔诚,进而十指膜拜,而一但离开了这般朴实,纵有运斤成风、庖丁解牛的技艺,你终究成不了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