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22日
下午购买一本荣宝斋出版《齐白石画谱》,今再读之,发现他的精神文化来源有明代之风,也就是以儒学为主传统文化。这种感觉广泛地体现在中国画家之中。他的特色是加进了民间平民意识,即生活自然情趣或亲近感。
我清晰地感觉到了中国精神文化的层界,也感觉到西文精神文化的层界。这两种文化的差别,影响到观看物象的方向。如果取材于某处情景,感觉就可以有来源,而看一个自然环境,或者树丛时,用什么感觉是可以确定的,或者用中国精神,或用西方精神。我现在的创作纯粹使用中国传统工具和表达方法,而在视觉上,采取了加强突显视觉的原则,这来源于西方视觉原理,画面结构是融合的,达到了自然融合。精神目标走在中西两个方向。
精神文化是作用于冥想(凝神冥想)中达到的感觉与心理能力。论感觉,可以针对中西方建筑、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论述,更容易的方法是自己所不熟技巧的存在形式。画家寻索感觉并不在绘画而是建筑、音乐、书法、雕刻、诗词等形式。其他艺术家亦如此。然后感觉作为表达的目标,统一起所有自己使用的艺术因素,完成自己理想中的世界。这是一步。再进一步,逐渐形成完全自己的精神世界,使整个精神生活在一个世界当中,是全部感觉官能与心理状态集聚到一个世界之后的状况,他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内心世界并作用于所有观看,沿着一条可以想象的线摸索,将所有的经验与阅历调整于一起。一直都不要停止摸索的愿望,这里边包括故事(已知发生的事情)(具体物象)和形式的,我没有在中国的经验中遇到崇高。我遇见了悲壮、感情、悠远、自然、辽阔,寂寞、壮大、雄厚。
2005年3月1日
美院招生考试。
“朝夕云烟幻景,林木翳然,非人世也。”看到如此的自然山景时,按照中国人的心理基础,应当即时忘却所有的知识,将自己融入于自然之中,并看着流动变幻的云气和时隐时现的山体树丛,当感到自己正与流动的自然融合,仿佛自身的升腾,如果分析此刻的精神层次,,是一种超越出自己身体限制的瞬间,所谓超然的意味,这是一种自然融合的心理经历。如果探讨此时刻人获得什么感觉,它应当是倾向于减弱而不是加强,不定于无形而不是有形。那么作为人的感受,是以个体化的兴奋突出出来。这实际也是一种精神,有仙道的意味。
今天看《美术报》登南北山水画,一一看过后,大体相同,因为熟悉这些画家的画风特点,可以分别每个人。就山水而言,当代的画家基本上在画面形式上有所收获,但最大的问题是:在写实的造型中没什么突破,精神上没什么建树。因之,用笔、用墨没有显著成就。
读《黄宾虹文集》,认识其用文字的渊博。文章说道论理,力图呈现中国画的精微大义。我所关心的感觉、视觉背后起作用的精神及内心精神基础是不曾读到的,在其画中能感到并对其视觉和绘画语言发生着作用。
2005年3月19日
晚上,拿出欧洲的一些地图看,有些是曾去过的城市。沿着曾走过的街道索查曾到过的地方。
在一个地方,一个风景地,一个区域,音乐是人们的记忆,是一个描述,更是一种情感,音乐将人们的情感带向更广阔的时空中,跨越历史,跨越时代、时间。形式的规则倾向如果过了,就显得生涩,有一个度,有自然本质时是最好的程度。自然也是一种在感觉与类似触觉的心理情形下得到的。最重要的,还是精神的情感体验,与期望式的追求,对艺术的语言越是能够把握,越能够实现表达。这种精神的情感的形成,来源是趋于丰富而复杂的,包含了历史的、时间的、眼前的与记忆的等。当看到使人激动的东西,都会在精神中留下痕迹,并成为唤出记忆的质料。精神性的表达,呈现越纯粹越丰富的关系,使人越容易记住越暗含着丰富的内含。
精神性是引导形象去向的根本内动力,精神性的方向下又有不同的形象本质,没有精神性的形象最终流于图解化,仅提供了一个图像指示而已。苏东坡的《寒食帖》,颜柳、欧虞《佛经碑》本质上是精神性外化的作品。
2005年3月21日
上午,中国古典文学(诗、词)中精微的表述性文字,词语丰富。有了感觉之后,或有思想,所需要的就是词汇。早晨就阴雨连绵。坐下来,默想此幅的感觉,将感觉来临,或说将自己进入感觉的情景中,想象视觉的形象,这是自我的情境,假如一个人有特别的才气,另一个人有特别的智慧,当这个人给那个人断绝了他想,而专注于他的才气时,他能创作出非凡的作品。这种情形出现过在西方。中国的艺术家都是自我培养型的,他将所需要的素养加以累聚,并在一个漫长时间的岁月中予以释放。
中午,画之前最重要的是精神感觉的确立,这个感觉越是明晰,视觉表达就越自由有力。在精神的感觉中,是精神的畅游,心理的愉悦与快感随之抒发。现在看来,视觉的表达要素在用笔结构、用笔运动、用笔视觉几个思维的方面,这是一个技术要求,基本可以做到了,并且随着想象的丰富,视觉结果的预期想象是多样的;在另一个范围即精神感觉领域,它是需要不断丰富和积累的,并与日俱增新的内容,在其中荡漾、游历有无限的期待。
下午,把墨汁灌于笔毫中,有控制地渗透到画面中去,这是一种物质转化,物质本身并没有改变,但有了精神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