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韩国女画家张相宜教授的水墨花卉系列,虽然我们素昧平生,但她的艺术使我坚信花鸟画不仅仅是我们的民族艺术,它还有在异国与他族文化结合的自我更新能力,所以花鸟画乃至中国画的求“新”之路不会是单一的指向,而会呈现出放射式的多向性。
张相宜作为当今韩国画坛具有影响力的女性画家,与众不同的是她往往以韩国政治事件、社会背景为”母题”进行创作。如在她近作《花之魂》(2003)系列中,借助隐喻的象征、深沉而忧郁的色调来营造一段段特定的韩国历史情境,从女性视角中表达自己对命运多舛的国家、民族的感悟与反思。她的作品具有女性绘画特有的精致情感,虽没有更多的笔墨功力、技巧的炫耀,但给人一种触及心灵的震撼。
张相宜从艺伊始就系出名门,先后毕业于汉城高等美术学校、汉城大学美术学院等韩国一流学府。在大学教育中张相宜教授选择了东洋画专业,其传统渊源与中国画一脉相承,这与中韩两国历史、地缘因素息息相关。而正是出于这点使张相宜在艺术发展道路上无论离中国画传统样式有多大的距离,其内在的水墨品质却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和运用,这也为我们中国人乃至东方人对其艺术的理解建立了有效的保证与共鸣。
可以说,坚实的学院基础和国际化的艺术视野造就了张相宜独具魅力的艺术语言特征:优雅而沉郁中散发出浓郁的东方水墨情结。这也是她在几年艺术创作中唯一不变的精神本源。正是这种坚持使她在变革水墨画的题材、形式、技术、材质等诸多创作元素的同时,依然与中国的传统水墨有着审美趣味的关联,譬如她的《花雨》就散发着浓郁的中国画韵味,它完全可以用传统的眼光去审视。黄庭坚曾说:“凡书画当观韵。”以传统的“气韵”论去品评张相宜的花卉系列同样可以得到别有滋味的视觉愉悦和心灵触动。
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对比张相宜的水墨花卉,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在有意强化现代构成的色块对比同时没有放弃对毛笔、宣纸等传统工具、材质适宜抒情性表达的特性,花的形态都有意识地超越物象客观的形似而追求“质胜于文”的神韵,尽管她在艺术形式上保持与传统花鸟画的距离,但仍让人感受到她不俗的传统素养和驾驭水墨材质的功力。这也是她区别许多西方以及西化的现代水墨艺术家之处。在《花魂》系列中,张相宜很好地承袭了这一传统,在变革传统水墨的同时领悟出中国画艺术本体的精粹,令其水墨游刃于古今之间而呈现出“史的韵味”。
谈到她的创作心路时,张相宜曾说:“我努力尝试着把深刻的内心体验与饱含激情的水墨构图形式结合起来,因为我深爱的对象都源于韩国的文化背景,并且借助韩国绘画传统来表现现实,我努力使其在同一时代里既保持文化传统的尊严,又具有现代绘画的品质。”这或许是我们理解其艺术的最好诠释。
题图为:张相宜 花之魂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