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 崔艳 用红砖砌成一个熨斗,一个是用来承载建筑物基础的材料,一个是生活中信手拈来的用品,作者希望让红砖这个几千年来由粘土烧制成的元素,试图脱离其强大、实用的属性,回归自然,稍作休息……
这是来自北京娑罗花馆一场名为《物界》的雕塑作品纪实。来自全国雕塑界12位活跃的中青年雕塑家们倾其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以具象的自然物料堆砌出通透的雕塑作品,试图穿透物语世界,在人和物质世界的紧张关系中开辟一条审美沟通的途径——人类既不是物质世界的奴隶,也不是物质世界的主宰者,而是彼此尊重和欣赏的朋友。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我国雕塑家隋建国此次的参展作品很好地诠释了有关人和物的灵性之道。这是一段摄于飞机上的影像画面:一对相对于人来说静止的机翼,和一对相对于飞行空间来说动态的机翼。同一对机翼表现的不同状态,预示了自然本身无可复制的变化属性,以及人们对这种变化的悟道。
担当此次雕塑展的娑罗花馆负责人张群女士谈到:“能够给国内雕塑人士提供这样一个展示物界和人性的交流平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近几年来,城市雕塑作品层出不穷,但是都带有很强的公益性和教育性,而艺术品的文化意义最终表现在对人们思想和生活行为的深远影响。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只要存在就自然对周围环境形成一种氛围。所以,我们愿意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把雕塑纯粹到一个文化的环境里,让人们自觉地去感悟和升华。这也正是娑罗花馆一直致力于为精品艺术形式提供文化氛围的理念。”
据悉,该展览自5月26日开始,至6月26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