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1版:艺事
3  4  
PDF 版
· 让笔锋行走在
传统和现代之间
· 梅庵风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梅庵风范
——李瑞清在两江师范学堂二三事

□黄正明(南京大学)
  礼遇高人上讲坛

  学校教育的首要之举,在于教师的教。李瑞清先生能在关键之时举贤招能。当时,有一位教舆地学的先生,常被学生提问难倒,学生要求调换教师的呼声日高。他得知此事后焦急万分,多方寻觅,久无所得。一日,偶听人云,浙江嘉定人姚明辉专治舆地学,且国学、新知皆有根基,只是此人自视清高,不轻诺于人。李瑞清求贤心切,即托人出函引荐,且自写了恳切的劝驾书,并派专人前往嘉定礼聘。姚明辉到校后,他亲备宴席接风,竭尽礼遇之礼。此外,李瑞清为了办好教育,还亲赴日本,聘来相关“教习”,使学校的教学水平日蒸,声誉日隆,真正成为东南第一学府。

  

  “手谕”被珍藏

  1909年,江苏咨议局成立。诸多议员经常在集会上发表高论,纵论时事,两江师范学堂的学生也可凭票旁听,但粥少僧多,不敷分配。李瑞清遂聘请议员到学校讲演,以满足学生的要求。一次,校方特请马良先生来学校讲演,题目是《阐明民主的意义》,这在清朝,是极具轰动性的大题目,全校学生争先恐后前往,而会场太小,听众过多,前拥后挤,人声嘈杂,凌乱无序,李瑞清非常不满。事后他特下手谕,痛加训诫。

  此手谕非校务人员代笔,而是李瑞清亲笔行草,长达一丈多长,宣纸书就,文辞谆谆,书法并茂,张贴在东饭厅的墙壁上,学生纷纷前往观看。第二天,该手谕后半段却不见了。事后得知,并非学生对手谕的内容有所不满,而是手谕书法优美,被某学生攫而珍藏了。

  事隔30多年,抗战期间,这半张手谕流落到上海文物市场。一天,刘海粟路过市场购得,又经李瑞清学生姜丹书鉴识,敬加题记归之。

  

  一代书法宗师

  李瑞清的书法素负盛名,与同时代的曾熙号称“南北二宗”。

  1894年,李瑞清17岁,入京会试,中为贡士,因不善院体书,以留殿试,勤加练习。每天早晨起来,兴之所至,则朝颜(真卿)而暮褚(遂良),左欧(阳询)而右虞(世南),可谓各体擅长。

  李瑞清的书法,自负在大篆,亦为知交所推许,而其得名在魏碑。善以篆籀之气行于北碑,穷源揽胜,开前人未有之境界,启后人无尽之法门,而成为一代宗师。

  由于书法知名,求者接踵而至,且有求必应。在校期间,学生常环侍其书桌,见其手捧墨碗,挥毫而就,同时还讲解用笔用墨之法。学生大获教益。有时积纸太多,亦叫学生为之代笔,后为中央大学教授的胡小石常被任选,颇可乱真,但落款李瑞清必自书之,钤以真印。

  

  视学生若子弟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在此之前一个月,江苏独立。一些达官贵人见大势已去,纷纷弃职逃遁。李瑞清却坚守学校,照常敲钟上课。总督张人骏敬其尽职,遂请其代理布政使一职。

  在城池被围期间,李瑞清利用职务之便,保全学校,维护学生。提督张勋下令:“剪辫者杀无赦!”学生中剪辫者较多,闻讯后外逃,然而城门紧闭,李瑞清设法取得提督符令,将剪辫子的学生送出城外。有一天,他出外办事,车行途中,突见几个辫子军扭打一青年人,便立即下车,得知是一位学堂的学生,因剪辫子被捉获,立即斥退辫子军,将青年载入自己车内,并声称::“回衙门去法办!”然后潜送其出城。因李瑞清掩护学生无数,连隐伏城内的革命党人也互相传告:“江宁即下,勿伤李公。”

  南京破城前夕,总督张人骏、提督张勋弃城而去。美国、日本的领事以及一些传教士纷纷邀请李瑞清到外国兵舰上暂避,李瑞清断然谢绝:“托庇外人,吾所羞。”

  南京光复的那一天,李瑞清端坐堂上,新军敬其为人,任他从容离去。

  1912年,李瑞清辞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之职。离校时,他看见有些学生衣衫褴褛,生活贫困,心中十分痛苦,遂卖去属于自己的车马,将钱散发给贫穷的学生。随后,两袖清风,飘然离去。

  今年是南京大学建校一百零五周年,此文以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艺事 00031 梅庵风范 □黄正明(南京大学) 2007-6-2 48256DEA008181F5482572E90023C5E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