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苦孩子到一个画家,建华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由痴爱到探源,由技法到心法,由临摹到创作,由积累到变化,他已经画出了超过他自身年龄所能表现的情境与意境。与置身在城里灯红酒绿的年轻人比,他有抹不去的山水性情,与科班出身的美院骄子们比,他有泥塑抓形的多种能力和山里人的野趣。更为重要的是,受过童年的艰辛再到十几年社会大学的历炼,还有对画理画境的体悟,他具备了一种冷峻内敛的激情,一种貌似平和但又绵绵不绝的精神,一种造就未来的特质。
建华深爱着黄宾虹,自塑黄的坐像每日燃香心拜。无论大作小品,悉心体会宾虹大师的一笔一线一勾一捺。从笔法到构图,从气氛到题款。宾虹大师笔下的传统以无法抗拒的魅力折服着这个年轻人。使他临摹不辍,“见山思静,见水思动,见云思变,见石思贞”,达到了一种忘我的状态。
山水的境界是什么?每一位画家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我在建华的画中,读出的是心乐神和,气融太平。虽然他的画镜中也有苦涩凝迟之笔,但掩饰不住他那内心的激情与绚烂。建华的画镜是陕北边沿——宜君山梁和陈炉高坡的意象再造。尤为可贵的是他是以黄宾虹的技法和笔法,画出了一个山民眼中的山水。
一个画家对于题材,他有多种的选择。建华画过人物,画过花鸟,搞过陶瓷造型,也在陶瓷上刻画作画……但他最终选择了山水。“东篱之下,南山之前,采菊徜徉,真意悠然,玩山气之将夕,与飞鸟以俱还。”山水让他沉浸在自然与精神的境界里,无一自拔。他也在山水之境中,体会到“物我为一”、天地相融的意趣。建华的画,有源头,有写生的基础,还有一股灵气荡漾其间。在把传统当作口头禅的今天,能够真正沉浸于传统的人往往是无言的沉默的,他在静默里接通传统的“地气”。所以当他向你展示他的作品时,如果你对传统还有一些敏感的话,你会被其中笔墨所感动,会被那根根贯天动地的线条所沉醉。“中国画是线的艺术,线才有深奥的变化,面也需要线积成的面才有较深的内涵。”(陈传席语)在中国画大师的画中,读出的很多都是线的神韵。建华的画正是这样,它也让我正在感动着,因为我在其中也读出了不少的“内涵”。想一想,让人惊异,建华还只是三十多岁的青年,前途远着呢!
我更愿把建华的画放在当代来观察,他的画,既与当代有相似的一面,也有异质的一面。当代画坛,师法黄宾虹的成群结队,一路“黄”风随地刮,一个面目顶刮刮。建华可贵的是,他既有“黄”脉,更有他外师造化的异质的独特。传统中的自我可能是他能够打天下的资本。建华是有超乎一般人的绘画禀赋和领悟力,我相信他在不断“打通”传统的同时也在“打通”着自己。(作者为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