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位于杭州孤山的西湖美术馆内少长咸集,很多观众专程来到这里观看展览。展览得到如此多人的关注,一方面与浙江省斥巨资引进的“庞贝末日”这个大型文物展的内容有关;另一方面,美术馆免费面向大众,也是展览聚集人气的最重要因素。
2004年初,伴随浙江省博物馆开始不收门票,作为其组成部分的西湖美术馆也开始完全免费面向大众开放。而早在200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到来时,杭州市所属六大博物馆、纪念馆(中国茶叶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杭州历史博物馆、章太炎纪念馆等)就率先免费对外开放,一律取消了收费“门槛”。
在此之前,一个城市将博物馆一类的展览机构完全免费对外开放,全国尚无先例。免费开放之后,博物馆的门票收入损失通过政府资助的方式予以全额补贴给所属单位。这一政策的实施,是政府及有关专家的责任意识和历史眼光,以及对文化事业建设决心的集中体现。对此,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认为,将社会公共空间向公众免费开放,可以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公共价值,对提高社会公众的文化科学素养有着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展览机构特别是美术馆,除展览用途外,另一重要职能——展品收藏,则主要来源于捐赠。然而如此守株待兔式的收藏模式往往使得多年以来美术馆与许多有意义的作品只能频频失之交臂。但在2004年,浙江省借承办第十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的机遇,开始首次尝试“以展促藏”的方式。斥资1千万元收藏了十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部分的109件作品,为同年破土动工的浙江美术馆准备了首批藏品。
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浙江省近些年来美术展览机构的硬件设施得到了保障和再建设。据统计,浙江省内目前已建有国有及民办性质的各类博物馆、展览馆近二百家。除此之外,近年来美术馆的功能建设、学术定位与发展方向在浙江大多也都得到了整体提升。其中,学术部分定位的独特性不仅使得多家展览机构拥有了自己的系列展览和品牌策划,而且也反映出其内涵。实际上,这些不仅关系到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形象,而且也表现出文化领导部门对艺术价值的取舍。
2008年,毗邻西子湖畔的浙江美术馆就将建成开放,浙江省内美术展览机构又将迎来一位生力军的同时,展览空间的分布也逐渐从整合走向了统一。在此基础上承载的浙江美术事业将以更为多元、和谐的姿态呈现给全国美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