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画家周刊
3  4  
PDF 版
· 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岩彩艺术教学专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岩彩艺术教学专刊
  与雄飞初识,是1998年7月在由《美术观察》在北京怀柔举办的一次中国画色彩问题研讨会上——这次活动就是由他承办的。那时他已从日本游学归来有两年了,我从他当时的发言中就可以感到,他是怀着一种理想归来的。他谈现代艺术,谈中国画的变革,谈色彩在现代艺术中的重要地位等等。他还特别介绍了他正在研究、推广和使用的一种他称为“岩彩”的艺术材料。当时,他刚刚举办了文化部首届重彩岩彩画高级研究班,专门进行“岩彩画”的实践。该研究班学员的作品给前来参观的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这次研讨会增添了新的具有针对性的话题,使人们看到新材料给中国画变革所带来的活力和新的可能。

  说起来,所谓“岩彩”在中国并不陌生。从原始社会起,人们就开始使用这种矿物质颜料,这在许多原始岩画中都可以看到。这种颜料的特点就是色泽鲜艳、永不褪色,但在使用上有其相当的技巧要求。其另一个特点即颜料本身和视觉上的厚度。这方面的特点使它与西画具有了某种联系或相似性。也许是因为这种颜料和视觉上过度的物质感,与传统文人画淡泊、抒逸的追求在观念上的冲突,“岩彩”逐渐退向了民间,使我们只能在像敦煌壁画这样的民间画工的作品中才能见到。甚至更为严重的是,它逐渐退出了中国,传入日本等中国的周边国家。到20世纪初的时候,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画家的观念更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方的化学颜料取代了中国传统的矿物质颜料,甚至像吴昌硕这样的传统文人画家也开始在其作品中尝试洋红这样的西方颜料。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因西方颜料的“好”,而是观念上的变化,即中国画如何走出文人画的弊端,获得更强烈的视觉效果,以符合现代审美的需要。

  这种从材料上突破以实现中国画变革的观念对整个20世纪的中国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看到,在80年代的美术风潮中,材料变革是一个跨领域的核心问题,包括中国画在内的各画种都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以至出现了一种新的绘画形式——综合绘画。它将各种材料和手段都纳入自己的视野,呈现出极为丰富的面貌,为中国画,也为中国美术,增添了活力。

  近几年来,在这种综合绘画中有一种材料逐渐引起了美术家们的兴趣,这就是岩彩。而雄飞就是这种“新”材料的积极实践者和推倡者。自上世纪90年代从日本回国以来的十多年间,雄飞就把在国内全面推广“岩彩画”的新技法和新观念作为自己的使命,他希望让岩彩回到它的故乡,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此,他著书立说、创办《重彩岩彩画学报》、《岩彩艺术》杂志、举办重彩岩彩画高级研究班、承办“中国画色彩问题研讨会”、“第四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和历届“中国岩彩画展”、编辑出版《中国最新重彩岩彩佳作集》、《矿物色使用手册》等。他所主持的重彩岩彩画高级研究班现已举办了21届,培养了近千名学生,学员遍及全国各地。在“第四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和“第十届全国美展”中,许多学员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成绩引起了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画家们的兴趣。近些年,雄飞受邀赴全国各地美术院校讲学,传播岩彩画的技法和理念,使岩彩画成为当代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里所刊载的作品就是雄飞在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教学的部分成果。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尽管学生们对这种新的材料还缺乏准确的把握,作品也显得相当的幼稚,但其中所呈现出的材料的独特性与表现的丰富性,却是一目了然。在近代中国画的变革中,色彩的引入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许多画家都在这方面做出了各种努力,林风眠就是其中之一。林风眠将中国的线与西方的色相结合,创造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彩墨画。就是在他的理念下,中国美院于上世纪90年代在国内率先成立了综合绘画系,着力于综合绘画的研究和教学,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如今,毕业于中国美院中国画系的雄飞也加入到这个行列里来,通过岩彩画技法和理念的传授,不仅使人们看到了中国画一种新的可能。

  这十六年来,雄飞为他的理想如一个行者般地行走于大江南北——正所谓行者无疆——不仅他的远大的抱负已超越了国界和画种,而且他所从事的岩彩画事业及其对中国美术的贡献,目前看,其前景还未可限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周刊 00013 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岩彩艺术教学专刊 2007-7-14 48256DEA008181F548257314000F1F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