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6版:画家
3  4  
PDF 版
· 高古苍茫 沉郁雄奇●国画家张卫平作品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高古苍茫 沉郁雄奇●国画家张卫平作品选
■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 张楠
  写意性的艺术观是中国画的主要特点,是中国人特有的艺术观念。它建立在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华民族深层心理学基础之上。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一句“绘事后素。”把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性表露无疑。那么当下中国人物画创作何去何从,是摆在人物画家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继承和研究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造型体系,摒弃其中合理化陈腐的部分,发扬其中积极生动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延革和发展中国人物画的造型体系,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适应现代人物画的创作需要,是当下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根本所在。主张“天人合一”、“大美无美”的老庄哲学,“无常无我”的佛家境界,不但孕育了写意性的中国画,还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画提供新鲜的动力,使中国绘画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张卫平的中国人物画创作是建立在写意性的创造之上的。画家紧紧抓住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精神和民族地域特色,融合自己的绘画语言和个性张力。在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上拓宽的属于自己的绘画表现领域。

  亲近自然、拥抱生活,是每位成功画家的必由之路。为了体验高原圣境之美,张卫平无数次走向粗犷壮丽的雪域高原……也许是高原呈现出的神秘之美和鲜明的精神品格的震撼,还有在强烈的现场感受和与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令他激动不已。贪婪地撷取鲜活的生活激情,与高原大地同呼吸、共融合,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存。感受无数次撞击创作的灵感,更让画家的情感徜徉在高原丘壑的圣境中,徜徉在西部朴实无华的风土人物当中。他对西部故里山川的至情真爱,使他的画笔始终追随藏民、草原、古堡、苍山、民居等高原意象。他的画风高古苍茫、气势磅礴;或沉郁雄浑、庄严中寓神秘、颇具匠心于无迹、出己意于天成的大美之境。画家把这片神圣的净土作为自己水墨人物画创作上的基地,走进浩瀚无边的藏区草原和藏民一起生活,体验感受雪域高原粗犷辽阔之美,宗教的精神之美,体验自然万物,追寻人性与自然的对话,以及对人生自我价值的理解和对宗教精神之美的感悟,寻找自己的视觉语汇和符合西部特征的艺术样式。《高原节日》、《康巴汉子》、《甘南十月》等人物画创作。画家用苍劲老辣而又细致的线条,精心刻画出人物饱经风霜的面容以及能披露出他一生遭际的深沉目光。画中人生动传神、凸现个性的人生的体验。这是画家心声,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所以多年来,画家多次进入藏区采风,与藏族兄弟同吃同住,细细的体会着高原带给他的情感与冲动。

  西部已是独自另一片精神乐土,成为画家难以割舍的部分,张卫平把对西部的爱深深地放在了笔墨之间。这片神奇的雪域高原是先贤大师没有表现过的题材。这里特殊的地貌和与内地迥然不同的气势,为当代画家拓展新的表现语言提供了新的空间。在没有任何参照的前提下,创作的困难固然是很大的,但更有开拓的可能。显然用传统程式笔墨去套西部的特点是不行的,经过多次写生、观察,反复揣摩,画家用传统笔墨语言的点、线、结合西部的地貌特征,找到最富有震撼力的艺术形式。在创作前着重培养心理感受,使创作处在亢奋的思绪中,然后胸有成竹,大胆勾线、泼墨一气呵成。

  张卫平的人物画创作,是对传统的重新认识,对传统绘画语言做出新的解释。画家没有具体地再现一个地域环境或人物特色,亲吻大自然的同时,把作品升华处理成人为的、诗化的、符合情感表达气氛的心中的自然,也就是“心象”转化为“意象”的自然,虽然画的是画家心中的西部人物风情,但多了一分人文情怀,因为它浸透画家的真情,洋溢着画家想象创造,它是以生活为基础的,解读破译画家审美体验的一个过程。画家走向生活,亲吻自然的同时,广博的生活积累,绘画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在笔墨的形式上才富有内涵,入情入理,精神的光辉表达才能酣畅淋漓,达到物我两忘的畅神世界。多年来画家一直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绘画,追求作品形式美、笔墨美、意境美、色彩美,使作品找到空灵、透逸、神秘、脱俗的境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26 高古苍茫 沉郁雄奇●国画家张卫平作品选 ■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 张楠 2007-8-4 美术报000262007-08-04000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