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特别缅怀那些为了新中国而英勇献身的中华儿女。打开那些尘封在记忆里的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影像,那一段段撼人心魄的故事,谁都会为之动容。从“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到红军长征的雪山草地;从八年浴血抗战到解放全中国,牺牲了多少中华儿女,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挽救了中华民族。每当夜幕降临、繁星满天,也许那一颗颗闪烁的群星,就是我们的战士,他们在天际的一方注视着我们……
谈到《中华魂》的创作,我首先想到的是不仅要表现出我们中国军人的风采,更要表现出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展现中国军人为主线,同时又涵盖了不同身份、不同民族的英雄群像,以诠释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和统一救亡的思想。为了塑造好这29位人物群像,在整体构图上,我以纪念碑的构成形式用层层叠加的手法来描绘这些英雄形象。一侧用斜向上方的曲线,一侧是紧依画面的直线,这样既有纪念碑式的稳重感,又能体现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形成左曲右直、富有变化的视觉效果。因为此人物画是竖立的,对此我十分注意横向取式与纵向的变化、斜线穿插与动态转折的有机结合,以增强画面的张弛度,如画中前面光头战士撑开的双臂、老者手扶担架的横绳以及人物中的腰带和横向衣纹的处理等等,来增强画面的直线动势,与竖立的线条形成对比。众所周知,中国画讲究“密不通风、疏可跑马”,29个人物不能挤成一团,总得有通灵透气的空间,于是我在下方偏中位置留了一片空白,但不是刻意地留白,我把左边光头战士的红飘带向右画去,右边战士手中的钢枪斜向左靠来,这样既分又合,自然地起到了相互关联活化空间的作用。
当我将人物初稿完成的时候,难题又出来了,就是群像头顶的空白应当如何处理?如果画横向的天际或题写横跋和竖式的群像形成“十字交叉”这样又不太妥当,不画又觉得不是很完整。反复比较后,终于灵感闪现。我利用斜线大笔画了一面红军的旗帜。红旗既是革命的象征,也是漫天红霞的表现,预示着革命胜利和希望。然后,用大小行书竖字题款压破了红色的斜线,觉得还算相得益彰。
29个人物的刻画颇费工夫,我翻阅了一些资料,然后根据每个人物在画面上的角色,既突出他们的形象个性,又要注意他们在画面中的共性,使其更加显示出英雄群像的艺术感染力。除了上述内容,人物的服饰、器具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应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相一致。
绘画技法的运用是作品创作的核心部分,是保证作品质量的前提。因为《中华魂》是一件严肃的历史题材作品,故笔墨色彩的运用也应和主题相吻合。为了加强作品的表现力,渲染革命英雄精神,在传统的笔墨技法基础上,我吸收了西画素描光影的效果,增强前后层次,力求突出重点。在线条的使用上大多是中锋用线和颤锋用笔,这样显得凝重生涩,表现出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艰辛。墨色的表现大多借鉴了山水画的积墨法,先淡墨,后重墨,必要的地方用焦墨加以提重。此外,点、染、皴、擦等技法的使用,也极大地丰富了绘画语言的表现力。在整体色彩方面我主要选用了三种颜色,即红与黑和花青。红色和墨色对比显得凝重大气,也恰好体现主题思想,象征着革命主旋律。而花青的渲染只是作为两个主色的补充,形成三生万物归一统的局面。
《中华魂》这件作品从酝酿到创作数月有余,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我始终怀着一种对子弟兵的热爱和对英雄崇敬的心情,以缅怀革命先烈的思绪,认真地刻画每一个细节。在纪念建军80周年的日子里,创作此作品也算尽我的一片心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