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 记者 王凯 正当举国上下共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时刻,7月31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手主办,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协办,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序幕,将欢庆活动再次推向了高潮。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刘永治上将、国家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中国美协副主席刘大为和解放军驻京各大单位政工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总政宣传部副部长张西南少将主持。来自我国各地的美术家、美术爱好者、解放军陆海空和武警官兵30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此次展览汇集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宣传画、连环画、漫画等多个画种计500余件美术作品,集中陈列在中国美术馆的一层展厅供观众参观欣赏。这些作品,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生动地描绘了人民军队80年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塑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著名将领的光辉形象,展示了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卓越成就,讴歌了军民团结如一人的鱼水深情,是广大美术工作者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一份厚礼。
展出作品既有巨幅宏制,也有小幅力作。其中国画、油画各占展出作品总数的三分之一,雕塑、版画、水粉画、宣传画、连环画、漫画也都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总共也占近三分之一,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军事美术创作的整体水平和实力,体现了军事美术创作弘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主题旋律这一优良传统,显示出军旅美术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开拓发展的良好态势,可以说是全国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一次大展示、大检阅、大丰收。
谈起此次参展作品,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刘大为说,此次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参展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都是超过了以往各届。这其中,既有来自部队的美术工作者,也有各地的美术创作骨干;既有卓有成就的老艺术家,也有来自艺术院校的学生,他们中间年龄最大的已经八十几岁,年纪最轻的只有二十岁。并且,从收到投稿的情况来看,地方艺术家的投稿数量是部队艺术家的6倍之多,可以说全国范围内的艺术家都被动员了起来。基本上是六七张作品中才有一张是部队选送的作品,尤其是上海、辽宁、山东、广东等省份的艺术家是最积极活跃的。
据总政治部艺术局副局长马维干介绍说,为配合评选工作,组委会特别从全国范围内邀请了一批长期从事美术创作的专家作为评委,并在北京临时租用了一个大型仓库以容纳数以千计的送选作品。“在偌大的评选场地里,评委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反复投票,决定入选作品。每人每天循环下来都要累计走近几十公里的路,这对评委们来说不仅仅是脑力上的考验,更是体力上的考验。”
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次展览并不单单是一次形式化了的展览,它的意义更在于作品本身表现出了新世纪美术工作者对主题性创作的回归。上世纪90年代的最后几年中,艺术市场的一片大好刺激了艺术家“小富即安”的心理,很多人过多地追求利益而忽视反映社会、呼唤时代的艺术创作。虽然由于主题性创作受过去政治运动的牵连,人们对它的关注似乎正在渐渐淡去,但今年,伴随由文化部发起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的名单揭晓,一些让人们感动,为人民所喜爱、能看得懂的美术作品又重新回到了我们视线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员郎绍君在观看了展览后这样说:“从新创作的展出作品看,过去曾经参与创作过历史题材的名家在这次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中对以往的创作方式进行了反思,我们看到新的、好的作品又出现了,并且年画、连环画样式的美术作品中也出现了扛鼎力作。”
今天的主题性创作并没有像前几年有人论断的那样后继无人,相反,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营造画面等方面,还有了新的突破。来自广东的周天涯创作的《历程》画面中作者依次刻画了草鞋、胶鞋和皮鞋,通过对鞋子的刻画反映出我军一步步走来的历程。来自总政的袁武《抗联组画——牺牲》中,画家以水墨的形式,仅通过刻画烈士的脸部在天空和雪山之间,表现英勇牺牲的民族气节,十分震撼。由重庆艺术家邓刚、叶永琼创作的雕塑《雪魂》中,一名牺牲的女战士侧身躺在皑皑的白雪上,静穆的人物造型在白色衬托下,更突出了烈士的高尚。从经过筛选最终展出的作品来看,很多作品都是以小细节表现大事件,专家团体的评选标准已不仅仅限制于简单的平铺直叙。面对作品,观众的情绪也已不再是看展时的麻木不仁和千篇一律,在这里,作品牵动着观众的思绪往来于历史的长河中。
颇有意思的是,就在中国美术馆的三楼,前段时间开幕的“从提香到戈雅——普拉多美术馆藏艺术珍品展”吸引了不少部队画家前去观看。虽然一楼和三楼,一个是中国本土,一个来自西方,但两者之间内在的联系却值得思考。“从提香到戈雅”中,多数作品反映的是西方神话里的事件,如安多利内兹的《马格达莱娜的升天》、穆立罗的《埃斯克利亚的清净受胎》等,这在当时恰恰也是时代歌颂的旋律。并且其中的经典作品,并不是仅仅将画面处理得逼真写实,相反,却是通过人物外在形态对事件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营造上,如鲁本斯的《弄神吞噬其子》,虽然从艺术风格上,作品属于鲁本斯创作成熟期的作品,但更可贵的它是艺术家对开创时代风气的绘画语言的应用和对神话题材的再创造。正如《美术》主编尚辉所说,从建军8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涌现出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当下的艺术家如何营造主题性创作上的换位思考。经典的力作并不限制于形式,真正的经典应该是开放性地反映在创作精神上。
展览中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一元化的主题性创作时期已经过去,我们迎来的是一种多元化、分而为之的创作局面。主题性创作对于表现、确定时代,无论在哪个时代下都是很重要的一项美术创作和美术工作,其回归,仅仅通过一两次展览也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如何进一步提倡鼓励这样的创作,画家怎样正视历史性题材的创作、如何反映新时代、为新时代立传,则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