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无论社会怎样变迁,文化都伴随着经济的兴衰而有起伏地发展。文化人——作为时代的精英,始终走在引领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前列。但文化的盛衰也与当时的社会繁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唐、宋、明、清的文化盛世,就得益于当时经济飞速发展,生活富庶安适,给当时的文化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作氛围和基础。
如今,随着我国日益强盛,文化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盛世兴文化”,对包括诗词、绘画、书法、戏曲、舞蹈等在内的传统文化和对带有现代色彩的电影、电视、音乐的创作赋予与时代相贴切的和谐元素,既是传承中华民族的光荣文化传统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和文化人的责任。当代美术创作也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使命感中与时代合拍。
艺术创作与历史相和谐
在中国的美术史上,曾经有过几个美术的“有影响”时期,也出现过一批批的大师,但由于当时时代局限,难以达到社会的全面兴盛,或者仅受宫廷喜恶的影响,因而美术没有能够呈现出全面的繁荣。譬如,在唐朝,人物画的创作空前繁荣,出现了如吴道子、阎立本、周昉、王维等有名的大画家;到了宋代,皇帝建立了宫廷画院,宫廷画家的创作群体特别突出,花鸟画有了很大的发展;而明清时由于交通环境相对较好,所以山水画得到了发展。而当代中国美术教育日益发展,绘画材料趋于丰富,同时由于文化的开放和交流,西方的绘画技艺得以和中国的传统绘画形成碰撞甚至是冲击,所以美术创作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态势。
纵观美术创作,其主旋律一直都没有改变,那些经典优秀的美术作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现代,都是与时俱进的。因为一个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应该是把握时代脉搏,为时代主题服务。如徐悲鸿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作者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而《愚公移山图》则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表达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在反映时代精神上,徐悲鸿以战士的情怀,用画作振奋了那个时代。而齐白石的虫草,也以和谐宁静的画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需要。
当然现代画家优秀的作品更多,远的不说,就拿王西京《远去的足音》、王有政的《捏扁食》来说,我们就可以从中体味出,他们一个是反映改革的艰辛,一个是反映生活的祥和。作为文化工作者的文化道德和文化职责,应该把文化思想和理论提升到民族和谐和睦的主体上来,通过一幅幅画面来反映时代变迁中美好的生活场景。
无论是徐悲鸿以绘画来振奋民族的精神,还是齐白石以虫草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无论是王西京以绘画来反映整个时代改革的艰辛,还是王有政绘画中呈现的和谐之美,我们都能清晰地看到整个时代的影子。徐悲鸿的作品与那个时代是和谐的,因为他看到了民族的弊病,于是以自己的奔马,来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齐白石也与那个时代是和谐的,因为旧中国虽然积弊很深,但是人们渴望和谐文明的声音是无法被淹没的;而王西京以自己的忧患意识,用历史题材来强调当代中国的改革之音,应该具有牺牲的精神,这和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壮士》是多么地相近;王有政的《捏扁食》更是自足自乐的乡村影像,更是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所渴望的最温馨的需要。
实践证明,越是盛世,文化越繁荣,思想越活跃。反之亦然。我们看汉唐文化的大气恢宏,宋明文化的思想繁荣,清朝美术的名家辈出,这无不反映出时代的影像。当代美术家必须遵循时代的规律,与时俱进,创作出有益于社会和谐的作品,或激励奋发民众的激情,或把民众的心声通过画面反映出来。
真情是画家内心和谐的产物
在任何时代,画家创作的思路都是贴合时代的。他们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反映了时代的心声,把人们生存的基本欲望,通过自己的绘画反映出来。这些绘画超越了时代本身,也超越了画家心灵的禁锢。我所列举的几位画家的人生历程本身是坎坷的,充满了艰辛、迷茫、渴望和困惑,他们经历的种种不平与磨难,促使着他们寻求一种解脱困惑的方法,生活带给他们的艰辛和困惑,迫使他们在极度痛苦中找到发泄的缺口。由于认识了艺术的力量,于是通过这些表达时代民众心声的图画,反映了大时代民众的心理需求,创作与思想上的和谐,创作与时代的和谐,使画家超越了自我,这一幅幅经典的作品,成为整个时代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食粮。
作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工作者,不管生活是苦是甜,他的思想都应该是超越苦难与甜蜜的。如果没有思想上的超越,那么他的艺术作品必然单薄、浅陋,缺少真情的。如果缺少了发乎内心的真情或者创作热情,那么这样的绘画必然缺少生命力。而这真情,也应该是画家内心和谐的产物。因为只有内心的平和,才能使画面思想深刻。
从这个场景看,艺术家内心和谐与社会和谐的脉搏是紧密相关的。如果社会不和谐,可能导致一部分艺术家的沮丧失望,但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他必然能从这不和谐音符中,窥探到和谐的因子,并从中发掘生活的美感,从而创作出振奋人心的力作。这也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区别于一般文化工作者的地方。
美术作品应代表时代的主流特色
美术工作者是美术视觉艺术的创作者,其作品被称为艺术创作,直接来源于人民群众,又面对人民群众。所以,一个时代的美术作品无不代表这个时代的社会特色。长安画派有句格言即:“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伸向传统”是一个普遍而简单的观点,所有的美术家都懂得:中国传统绘画无论是宫廷画家或是民间画家,无论是写实派还是文人画,他们都能基本遵循“以人为本,协调对称”的中庸之道。这与现行提出的和谐社会不谋而合。然而,由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在她的发展历程中无不受到外来文化的侵扰。特别是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又一次唤醒了当代文化人的创作思绪,但是在这物欲横流、信息极其发达的时代,外来文化的误区使当代画家有了无数个奇特的现象,许多画家彻底抛开了传统的创作理念,似乎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以超前、出新、突破自我等思想观念,在美术创作上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有的作品不以美为宗旨,却以丑为标准,好好的一个农村少妇,却画成了一个大头小身子,满头长疮的丑妇;有的山水画用各种现代材料替代传统绘画原料,用炳烯在宣纸上胡乱涂抹,既无“线”的概念,又无“形”的标准,看起来画面似是而非,没有丝毫美感。更有甚者,画面猎奇百怪,树不像树而像蛇,致使画面妖气芸芸,鬼气森森。不知此类画家想要表现的是什么,想给人们展示什么样的美?试问胸中无山水,笔墨如何能够生秋风?满腹妖魔鬼怪“克山病”的人物,“盘丝洞”的山水,如何能够代表这个和谐而美好的时代?在此笔者只是发一番感慨而已,并无批评指责之意。
祖国让美术家充满激情
笔者最近参加了青海、云南、四川、西藏四省联办的2007大型康巴艺术节,在艺术节的开幕式上,我看见了一个恢弘的场面,数千各族儿女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衬映的辽阔草原上,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跳起传统的藏族“锅庄舞”。那服饰华美的千人共舞,如天上的彩云在绿色的海洋中漂浮。舞蹈的韵律、形式极为恢弘、博大、整齐、有力,在广袤的草原上,中华民族在这个空前盛世构建的和谐、团结、进步、幸福、欢快的大舞台上起舞。由此场景使笔者联想起中华大地56个民族、13亿人民的大家庭的美满、幸福、和谐,更想起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那种海纳百川的大气度、大气魄、大风范,包容和传承着我们祖先优秀的思想品德,使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与我中华民族相媲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和奔放的灵感。
脚踏着祖国神奇而博大的土地,眺望着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和巍巍昆仑,欣赏着江南秀色团绕的美丽,品味着中原悠久的历史文化。不由不豪迈欢呼,我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后裔,在这样一个美好时代,我们应该摒弃那些尘俗的东西,从思想上过滤一下外来文化的奇泛现象,为这个时代服务,为民族服务,为崇高的创作服务。
集体创作以集体为中心以和谐为根本
自古以来,画家创作一般根据个人的生活体验和画法各自为政,也有少数画家联合进行创作,但大多以个人特点和风格为主体。近期笔者通过一次与十几位画家的联合作画实践,得到了一些新的感悟。
由十几位优秀画家联合创作的画面,应该是协调、浑然一体的好作品,但联合作画时,又往往会表现出各自为政,甚至不顾及画面的整体效果,急于表现自我,重墨强调自我风格的劣势。更有甚者,有的画家看到前一位画家笔墨存在明显的失误,却不予以及时纠正,而是窃喜菲薄,最终导致产生一件整幅画面干疮百孔,章节飘零、互不衔接,风格各异,瑕疵重重的劣质作品。面对这样充斥着画家内心狭隘与自私的作品,大家又如何能够从中感受到和谐呢?所以,从当代美术创作看构建和谐社会,笔者认为画家首先应该端正思想,以团结、务实的心态,去和创作伙伴交流、互融;再把各自的艺术风格归纳整理,找到一个既与自己风格相类,又与大家风格接近的主线,来协调画面的构成,增强艺术的整体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创作上彰显整体的实力、凸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在我们这次集体创作中,首先由一个画家统筹整体画面,把握创作主线。然后根据不同画家的特点,发挥其创造功能,如画树的专画树,画山石的专画山石,画流水瀑布的专画流水瀑布等等,定向、定内容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统一画家的思想,自然交换创作位置,相互扬长避短,弥补欠缺,使其长处愈长,短处愈短,最后创作成为一幅整体效果完整,创作主题鲜明,笔墨运用自然,色彩和谐统一,画面构成得当,效果十分完美的一幅既有每个画家自我风格,又看不出某个画家具体特色的优秀作品。在此创作活动中,参与的画家,无一以自我为中心,大家相互学习,互相批评,互相包容,各取所长。通过此活动,达到了相互尊重,共同提高学术交流的目的与功效。大家一致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持续地进行下去,不断地扩大团体创作的圈子。
画家跳出狭隘,融于自然、融于社会,寻找生活中一切可以发掘的美来启发灵感,也寻找到突破狭小自我而超越自我的方式。因此从这次团体绘画创作中,笔者认为不要拘囿于个体的智慧,更应该在团队中,寻求绘画的能动力,积极调动每一个创作者的原动力,为时代这个大格局服务。
把社会责任与心灵自由和谐地统一起来
由此看来,美术创作者应该与当今社会务必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大格局相结合,务必与时俱进,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领会时代精神的本质,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大和谐、大思路、大气度、大创作之目的,使美术作品更具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感召力。
所以,只有把社会责任感和心灵自由和谐地统一起来,我们文化人才能在社会主义审美理想的指引下,深刻地认识生活、发现生活,让艺术成为时代前进的火炬和号角;才能激发创造的灵感、想象和能力,调动埋在心灵深处的生活感受和情绪记忆,灌注全部的热情和心血,从而凝聚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让观众和我们一起沉潜于情感的体验之中,为美术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尽一分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