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86华诞前夕,《书画市场报》孙瑞祥社长来杭州,好友相见格外亲切。就当前盛世艺坛、书画市场走向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交流。交谈中,欣闻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由辽宁省政协主办,中共辽宁省委精神文明办、辽宁省文化厅、辽宁省工商联等部门承办,在辽宁省博物馆隆重推出“情系关东——马学鹏中国山水画展”,孙社长嘱我为其撰写评论文章,朋友之托,盛情难却。在系统地品读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名家系列《中国当代名家马学鹏》画集及马先生相关的资料后,被关东马学鹏先生的浓墨重彩山水画所震撼。
马学鹏,1937年生于辽宁省瓦房店市。自幼资性颖悟,以《芥子园》为摹本,研习国画。参加工作后,在沈阳松陵文化宫从事美术工作。他长期坚持深入生活,创作出大量人物速写、连环画、国画人物肖像。1961年从师鲁迅美术学院王盛烈教授学习人物画,后调入辽宁省美术创作组任组长。马学鹏怀着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深情厚谊,先后创作的《幸福的笑容》、《劳动归来》、《携手并进》、《锣鼓声中》等人物画,多次参加全国美展。人物画《力争上游》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在加拿大举办的中国画画展展出。马学鹏以人物画的优异成就,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978年调入沈阳文联的马学鹏,在书画创作研究中有机会历览关东大地,并写生庐山、黄山、泰山、雁荡山、大小三峡、九寨沟等。目睹南北极其悬殊的山形地貌,有如跳出井底得见天日的欣喜,尤其南方山水画的繁荣,关东山水画的相对滞后,激起马学鹏先生要为家乡山水画的兴起倾注心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驱使着他毅然决然改画人物画为山水画,发誓要画好关东山水画,并断然决定南下。1985年赴入广州美术学院深造,在美院学习期间,受业于关山月、黎雄才、林丰俗等教授,攻读山水画。在三年的学习中,他记录了大量的听课笔记,整理编印了《林丰俗画语录》。创作了《烟云叠嶂》、《山村校园》、《村情》、《冰峪清溪》等一批山水画。1987年9月广州美术学院第一个为在校学生马学鹏举办画展。关山月题字“尽驱春色入毫端”。黎雄才挥毫“劳而有所获”给予好评。展览后广州美院要他留校任教,马先生本意要借“岭南之石以攻关东之璞”,实现自己以大千世界为背景立足画关东的远大抱负,毅然返回沈阳。
关东大地像磁铁般吸引着马学鹏,谢绝了有关领导安排沈阳文联行政职务,一头扎在山水画创作上。他深入生活,踏遍关东大地,是关东山水为马学鹏先生提供了千载难逢历史机遇,他以独特的视角创作出《长白夜色》、《雪舞风寒》等一批关东山水画,神定气足,大气磅礴。1987年以来马学鹏先后于国内外举办十余次个人山水画展。1988年辽宁美术馆举办“马学鹏画展”,《雨后》被辽宁美术馆收藏。1990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辽宁省美协等单位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马学鹏画展”,《长白鸣鹿》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其代表作品《辽海烟树图》被台湾高逸公司以40万元人民币收藏。2001-2003年,由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术馆、全国政协书画室及辽宁省政协等单位主办的三次马学鹏个人山水画展,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影响更大,誉满京华。得到资深美术评论家程大利、邵大箴、孙克、翟墨、周昭坎、夏硕琦、刘曦林、刘龙廷、李松等以及著名专家学者杨仁恺、邹佩珠等高度评价,对他的山水画的艺术成就给予充分肯定。
马学鹏开创了关东山水画的新气象,独具的关东特征。他强调重视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强化色彩的表现力,解决中国画的色彩问题是创新中国画的突破口,以独异的艺术语言,形成了他自己的艺术风格,大思想、大境界、大气派,具有大家风范。大家知道黑龙江冰雪画创始人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极富透明感,而马学鹏以个性的水墨技法,独特的色彩变化,堪为关东山水画派领军大家。早在1990年中国美协主席吴作人先生就欣然为之题字“风被关东”给予充分肯定。1997年创作的《锦绣关东》百米巨制,使其关东山水画的特质,得到了集中展示和极致的发挥。他集历史名家之长,探研历史大家荆浩、范宽的“苍劲”、“磅礴”、“气势”。荆浩在阐释气韵时云:“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马先生能随着笔墨的运用提取物象的本质,而不为表象所惑,超凡脱俗。以独创的技法,融中、西画种精髓于一体,创造了“浓墨重彩”独异的艺术语言,在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雄踞艺林。《锦绣关东》这幅长136米、宽2.8米的巨制长卷,前后历时三年半完成,新技法得到充分体现。如一首美丽的抒情长诗,一篇秋色赋。其作已入编世界吉尼斯大全。
2001年创作的6米长卷《松雪图》,气势苍茫恢弘,意境迷蒙幽深,是关东松林特有的雪景。《关东晴雪》、《寒岭雪初晴》、《山村瑞雪》、《晓雪》等画雪景的作品,意境深邃、各具个性。独到的构思,精湛的绘画技巧,使人叹为观止。
有性情者多善悟。马学鹏先生作画时喜欢听古今中外音乐,乐曲中的线性的流转与奔泻,有点画的激荡与顿挫,有泼墨宏放与共鸣。使其产生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马学鹏的画深植于传统之中,属于睿智、空灵、超然物外,通过他的画作看出马学鹏为性情中人,件件作品注重个性的宣泄。不论泼墨山水或谐和境界的田园诗化展现,让人感受到白山黑水间的奥赜与憧憬。
“泉源竞秀,万壑争流”。山水,山离不开水,水依山而流淌,山水相依而构成山水自然生态。马学鹏的山水画中,画水景的也不亚于画雪景。水景的变幻,是因山的形态而有所异。《秋溪图》中的溪平静幽深,《秋泉图》中的飞流泻玉,《惊涛裂岸》、《飞泉下幽壑》的飞泉自天而降,触石激沸,《山鸣图》中的瀑声震及山谷。泉形、泉态、泉声在画中刻画得如此生动,尤其在那白山黑水中出其自然,色彩的协调和谐,构图之饱满,阅之心喜,观之神怡,听有江南丝竹之音,山涧天绅振聋发聩。
虽未与马院长晤过面,通过作品知其以才华、宽厚与勤奋播誉画坛。画有大师之风、人有君子之气。他把生命全部托付给这片土地,足迹印遍了山山水水,汗水洒遍了关东大地。在欣赏马先生的一幅幅精美画作时,不难发现先生寄寓在艺术形象之中的那丰富的“画外音”。在汲取和借鉴西画艺术成果的同时,保留和强化了中国画的内核。使您隐约地感到并非客观的描写,而是交融着主观的精神力量。
近年,北派山水大家马学鹏在北京曾三次举办画展,闻名遐迩。在艺术界、收藏界引起关注。1990年画展在中国研究院,由院长刘勃舒主持召开马学鹏中国画研讨会。200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程大利主编推出《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把马学鹏画集列为第一本画集出版。并主持召开由著名评论家和学者参加的“马学鹏中国画艺术研讨会”,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谈了自己的感受,“我觉得马学鹏的国画作品画得很厚实,一看就是关东的锦绣河山,一看就是关东人画的,关东人的气质。因为他的画是书写型的,他的画不是做的,是写出来的。只有在书写的基础上才能有很好的发展,其作气势磅礴,雄厚大气,有大家风度,这在当前是很值得提倡和研究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评述:“看了马学鹏画作,扑面而来的是东北关东大地的气魄,关东风格,关东气息。他的画有力度,充满勃勃生机,所以他的作品给我们感觉是一种雄浑厚重的画风,大家的气度,这是必然的。”
马学鹏先生创作出一大批惊世骇俗之作,是一位用作品说话的大家,而不是靠嘴说画,最好的“体现”是作品,他站在作品的背后,作品中就能看到他“面孔”。如《断云山雨》、《飞流天外来》,用笔用墨浑厚有力,挥笔果断,略施色彩,异彩纷呈。《雪漫关东》、《寒山白河图》、《云山夜月》等,秋天漫山如火,冬天遍山皆雪。其气魄雄伟,墨韵浑厚,景色清新,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表现的思想感情融洽一致,而形成一种不可比拟的艺术境界。
马学鹏属于“苦学派”,探赜索隐、富有思想,是肯下“笨”功夫的人。他对生活有很深的体验和感悟,更有坚韧而持之以恒的探索和研究精神。其艺术作品得到中央及地方领导、国家学术界权威专家的高度赞扬。在收藏界受到理性藏家们的追捧,《关东秋色》以110万日元被日本友人收藏。马学鹏在中国绘画史上,可谓独创新径,艺坛一绝,他的画作得到邵大箴等资深理论家和著名画家的肯定,得到俄罗斯、泰国、新加坡、玻利维亚等国大使、文化参赞的普遍认同,曾邀请到俄罗斯、新加坡举办画展。
著名山水画家李可染说:“可贵在胆、首要在情”。马学鹏印证了大师的“胆”、“情”,取得丰硕成果;在探索寻求独特的形式和艺术语言的创造上,他以“胆”、“情”画出自己对关东山水的感受。200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当代名家·马学鹏》画集,首开“中国当代名家系列”先河。2007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一部面对当代中国画大家首开的《中国画名家——马学鹏艺术成就》系列丛书,并在《情系关东——马学鹏中国山水画展》上首发,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刘大为欣然为马学鹏首集题签。两个国家级出版社新开名家大家系列,马先生均为首集,从而奠定了马学鹏先生在中国绘画史上的贡献及中国画大家位置。
我们瞩目着,马学鹏先生在艺坛百尺竿头,独领风骚。祝“情系关东——马学鹏中国山水画展”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