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精神也孕育了中国画这支具有民族特色的奇葩异卉;同时,作为我们伟大文明古国国粹之一的中国画,也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丰厚的文化底蕴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全面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自古以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画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初唐贞观15年,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土蕃松赞干布联姻,开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就有真实的描绘。画面再现了唐太宗接见土蕃使臣禄东赞的情节,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和精神气质。画面对唐太宗威严和睦、禄东赞谦恭敬畏、礼仪官肃穆庄重、众宫女顾盼生姿的融洽气氛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因而《步辇图》也成了记录汉藏民族大团结的有力见证。另一幅《万树园赐宴图》则描绘了清乾隆二十年,弘历在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设宴接待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首领的场面,也同样是反映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画卷。
由王原祈主事,王翚总设计的《康熙南巡图》真实地记录了平定吴三桂叛乱、统一台湾、打败沙俄侵略以及统一全国、经济繁荣的史实。而《乾隆平定准噶尔回部战图》(郎世宁等外国画家绘成的中国画)则表现了平定准噶尔部瓦齐叛乱的历史事件。这两幅中国画深刻地表现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统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至今仍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如果说我国古代这些中国画历史地展示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那么现代徐悲鸿等一大批爱国画家创作的许多中国画,则从现实出发,积极地弘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抗日战争期间,国画大师张大千从香港回重庆,沿途看到大片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心中感慨万分。到重庆后,与兄长张喜孖共同创作了一百多幅作品在重庆展出,其中《怒吼吧,中国》、《中国怒吼了》等作品,充分表现了画家的爱国热忱。
1942年日寇滥炸重庆,百姓伤亡惨重。吕凤子愤而创作《四罗汉》的中国画,深深倾诉了自己的爱国热情。画中四罗汉,握拳愤然,表情诙谐,画左上角题:“谒来闻见,弥触悲怀,天乎!人乎!狮子吼何在?有声出鸡足山,不期竟大笑也。”“狮子吼”为佛典中正义的罗汉,“天乎!人乎!狮子吼何在?”是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的控诉,对正义的呼唤。“鸡足山”是佛教迦叶尊者的住处,喻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抗日捷报传来,中国有了希望,因而“竟不期大笑也。”
1940年,著名画家徐悲鸿应印度诗人泰戈尔之邀,赴印办画展时,传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人民坚持抗战的消息,鼓舞了身处异国的画家,徐悲鸿便创作了《愚公移山》大型彩墨画。前景中,几个挥锄挖山男子体格魁伟,有着不可抗拒的气势,象征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第二层中心位置一黑孝服寡妇为其参加义务劳动的儿子送饭,愚公在一旁亲切勉励母子俩。这一画面使观众从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场面中,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一致抗日的决心和力量。泰戈尔看了后,问徐悲鸿为什么将叩石垦壤者画成裸体时,徐悲鸿回答:“不画裸体,不足以表现我们中国人民为赢得抗战胜利,不怕流血牺牲的钢铁意志。无论英雄豪杰或舟子农夫,皆因靠着那几根骨头和股肉活动,方有生可用,有饭可吃,有酒可饮,有国可立!人民大众的筋骨是可以顶天立地的!”
我们看了以上画家的作品,不也看到了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那不可动摇的“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吗?
中国画的民族精神还表现在古往今来的画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坚贞不屈、刚正不阿、自强不息的大无畏的民族气节。
宋代李唐的《采薇图》,表现的是《史记》中伯夷、叔齐不归依周武王,不食周粟而采薇于首阳山最终饿死也不投降的故事。画中所表达的反对民族投降主义的爱国主义立场,即使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元朝著名水利家任仁发的传世作《二马图》,画肥瘦马各一,以简洁画面、准确造型、遒劲的笔法及清雅的涂色,表现二马的逼真形象。画家以对比手法无情地讽刺了那些“肥一己而瘦万民”的贪官污吏,其用意是难能可贵的。
明末陈老莲(洪绶)画了一幅《屈子行吟图》,屈原在画家笔下,那炯炯逼人的眼神,飘拂的胡须,松散披肩的头发,江风吹动的袍袖,勾画出了一个自守高洁、意志坚强、忠贞爱国的伟大诗人形象,与其说画的是屈原,倒不如说是画家的自况。画家借爱国诗人屈原的形象,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
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画家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常以不畏严寒的秋菊,傲霜斗雪的梅花,四季常青的松树,来表达自己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如清末的虚谷,因不愿奉命攻打太平军,便出家作了和尚,其《松鹤图》、《松菊图》、《松鼠图》都是画家的自我写照。明朝的徐渭,参加过东南沿海抗倭斗争,对当时政治黑暗、腐败深恶痛绝,经常用犀利的笔墨,旁敲侧击,嬉笑怒骂。他用《雪压梅竹》抗议当权者迫害抗倭将领。画《伐木图》揭露统治者滥修宫殿劳民伤财等。元末王冕传世作品《墨梅图》题记“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句表达其傲岸不屈的性格和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政治态度。
再看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在抗战节节胜利时的画作《螃蟹图》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画面上陷入泥潭的螃蟹垂死挣扎,越陷越深,灭顶之灾近在眼前。画上题诗:“处处草泥乡,行到何方好!昨岁见君多,今岁见君少!”唯妙唯肖地刻画了日本侵略者日暮途穷的必然下场,同时也表现了画家反抗侵略的爱国热情,倾注了画家对祖国对人民的真挚感情。
总之,中国画这门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艺术,必然要反映中国的社会生活,必然要反映画家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中华民族漫长而又深邃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的精神,就像一支不灭的火炬,照耀着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