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金秋到。
九月是教师的季节,当教师节踏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至的时候,空气里满是感念师恩的情绪。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从懵懂孩童到青涩少年,从年幼无知到成熟理智,在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尊师传统的国度里,每个人的记忆里都会镌刻着老师的影子。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些优秀品质使教师成为大家心目中值得爱戴和感恩的人群,“老师”这个称呼也赋予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感受。
当我们伫足而思的时候,却蓦然发觉——在经济飞速发展、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教师本有的职业精神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侵蚀。在美术教育领域,绝大多数教师都爱岗敬业,但与其他教育领域一样,也有部分老师对原有的价值观开始产生偏差,他们淡忘了自己“教书”的职责,越来越耐不住寂寞,在外部千变万化世界的诱惑下,逐渐放弃了对教育事业理想和信念的坚持。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美术教育尤其呼唤这种志存高远、淡泊名利的师德,也呼唤承载着这种师德的优秀美术教师。
一个优秀美术教师能给予学生什么?精神的力量。
苏天赐在回忆老师林风眠时说:“先生着意培养学生驾驭技巧的头脑和心灵,激荡那种永不停止地拾级而上的勇气,他生活随和,对人亲切和艺术上的坚韧,永远给人感到诚挚与崇高。”
诚然,优秀的美术教师是会用他的整个人格影响学生的。在回忆林风眠的文章中不难发现,正是林风眠的人格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强化作用,才促使吴冠中、赵无极、席德进这些弟子勇敢踏上艺术创造的崎岖之路,虽然弟子与老师画风迥异,但他们超凡脱俗的艺术观念和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都打有林风眠创造性人格的烙印。
一个优秀美术教师能传承给学生什么?笔触、气魄、神采等“形”和“神”兼备的方法技巧,还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徐悲鸿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中,要求学生无论作画做事都要“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以此培养他们一专多能、较好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他还要求学生随身携带速写簿,教室里要备有大镜子,让学生对着镜前练自画像,在他的培养下,傅抱石、艾中信等昔日学生都成了美术界的栋梁。
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能给学生留下什么?爱。
刚刚被评上浙江省功勋教师的中国美院院长许江一直记得在汉堡学习时遇见的卡彼教授,虽然已是天人永隔,但这位西方老人留给了他难以磨灭的印象,因为卡彼一直在努力照顾他的这位东方学生,“无数次细微的关怀,扶助着我,让我深深感受和相信人性关怀的力量”,这就是师生情。
回望与重提,是想用这些艺术成就显赫的美术教师的“亲身”来诠释教学的真谛,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为师当重“教”。
当然,今天对优秀教师的价值评判标准客观上还存在着不少误差,比如,职称评审等评判教师的标准远离了教学和学生,更多地在依靠证书、论文、作品等等来“说话”,这些稀释“教”之氛围的外在力量值得人们反思。
在美术教育领域,存在着“教师”与“画家”身份重叠的特殊现象,不少美术教师本身就是画家,如何寻找“画”与“教”的平衡点,也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对美术教师而言,绘画创作和教书育人两者不可偏废,美术教师又不同于职业画家,如果以忽略“教”和“育”为代价,绘画创作很可能会缺失艺术传承的纽带。
“教”和“育”,都是为了下一代的茁壮成长。我们希望“静心”和“潜心”培育的土壤里能够诞生出“仰望星空的人”,用他们的品格和胸怀支撑起我们民族文化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