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视点
3  4  
PDF 版
· 虹口丹青缘
· 江苏美术馆创作人员赴贵州写生
· 别样雕塑 绽放深圳
· “海外中国宝贝回归祖国”迎春拍卖会即将举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别样雕塑 绽放深圳
█本报记者 王凯
  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自1998年以来,至今已连续举办至第6届。第6届的深圳雕塑艺术展12月16日即将亮相深圳,本届展览由何香凝美术馆下属机构——OCT当代艺术中心主持人之一的冯博一担任策展,艾未未、Arahmaiani(印尼)、白宜洛、曹晖、冯锋、谷文达、陈长伟、程大鹏、李晖、李继伟、徐冰、朱金石等都应邀为此次展览创作作品,从参加艺术家名单可以看出这项展览以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为主,阵容强大。

  实际上,从第一届的于凡、向京、李秀勤、展望、隋建国,到第二届的朱铭、姜杰、瞿广慈、史金淞、赵半狄,再到后三届中的王鲁炎、王广义、施慧、杨诘苍等,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近十年的发展中,从事当代雕塑创作的“腕儿”级人物都曾先后或多次参与过此项展事,可以说,深圳雕塑艺术展对以雕塑为主的中国当代艺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回顾1998年的国内雕塑艺术界,整体形态还是以传统意义上的雕塑为主,打破传统雕塑形态的作品多数时候较少出现在普通观众的视野之中,市场对此也并不重视。从首届开始,何香凝美术馆就陆续邀请国内及国际知名艺术家参展,推广介绍国内外当代雕塑艺术的最新学术成就,展示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将当代形态下的雕塑与传统雕塑拉开了距离,在一定意义上看来,这样的雕塑艺术展也更像是当代装置艺术展。

  我们在查看这些曾参加过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的艺术家资料时,他(她)们无一例外地都将参加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放进了自己的履历。也由此可见,这项展览在艺术家心目中的地位。何香凝美术馆虽是华侨城下属的一家公立美术馆,但由于地处多家美术馆云集的深圳,依据日常观看展览的群体划分,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其因处于深圳华侨城居民区区域,而与社区、普通居民的联系更加紧密。从第一届开始,这项展览就与众不同——否定了将室内作为展览空间的传统展示方式,而是将展览定义为大型室外国际当代艺术展,将作品带入更自由的室外空间,拓展了美术馆在自身领域建设中的探索。将一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或者有争议的作品,放入社区,让平头百姓与这些作品面对面。此外,接连启用易英、殷双喜、侯瀚如、黄专、冯博一、皮力等学者担当策展人,除对展览主题做出定义外,还将生态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等问题引入展览,提高了展览的学术高度,也激活了展览的生气。

  尤其是从上届开始,联合策展人将中国当代公共艺术从以往纪念碑式的雕塑形式和装饰功能中摆脱出来,直接地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建立联系。展览更多的是通过维和、改造、移植一些空间,为观众重新观看身边的环境提供一个角度。第六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将“透视的景观”定义为艺术家创作的主题,其主题界定在对现代化的憧憬与忧思的矛盾、内心与生态的冲突与失控的范围之内。一方面要观众与艺术家一同正视近年来中国飞速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与变化,另一方面则从反映在作品中的艺术家内心的冲突入手,检验艺术家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展览以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展场的室内、外现有的特殊空间为基本条件和前提,相对充分地利用该场地的人文环境、设施,将参展作品与展场整合并转化为这次展览的特殊性。试图通过这一主题的展开,邀请中国活跃的艺术家以不同的观念、媒介及语言方式来表达对以上问题的认识思考与判断表达。

  探索景观、城雕一类的公共艺术,在深圳这样的城市中存在一定必然性。在深圳这类移民城市中,公众在语言、社会身份、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正在日益缩小,而基于共同利益的交流和对话的愿望则在不断增长,生态与环境这类话题在一个高度集约化的社会中往往体现为不自觉的公共诉求,美术馆则自觉抓住了这一时代脉搏。几届以来的雕塑展所涉及的主题与内容,都积极与公共空间发生关系。并且,这一关系也不仅仅停留在圆雕艺术品放置在空间中被动观赏的意义上,观众与作品的互动在艺术家的“刻意”创作下,变得随意自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视点 00005 别样雕塑 绽放深圳 █本报记者 王凯 2007-12-15 48256DEA008181F5482573B0001025B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