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典建筑风格日益趋成历史遗韵的今天,LOFT作为现代空间的阐释方式,渐入人们的视野。那么这个风靡艺术乃至时尚世界的空间名词来源何处、意义如何、有何种影响,很多人头脑中似乎却也没有清晰的概念。事实上,LOFT的发展伴随着城市化和现代艺术的兴起,追溯起来也颇有意味。
LOFT一词英文原意是指“在屋顶之下、存放东西的阁楼”。但现在所谓LOFT所指称的是那些“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这一建筑理念,始于19世纪中叶的巴黎,成形于上世纪40年代的纽约SOHO地区,并在上世纪50年代后迅速繁衍至美国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矾、西班牙巴塞罗那、意大利米兰、德国柏林、法国巴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从那以后,LOFT这个词就剥褪了顶楼、阁楼或厂房、仓库的原始外衣,换上了先锋艺术的时装。只要我们稍微回忆一下城市化建设在现代世界的步伐,就不难理解LOFT空间的诞生语境。它伴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工业逐渐衰微。在城市化快速扩张的今天,大量的废旧工业建筑资源的改造再利用似乎成了历史一个偶然而有趣的奇想。
LOFT成为时尚的时刻可以追溯到2O世纪4O年代,纽约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为了逃避在市区内工作生活的限制和高昂租金,聚集在了曼哈顿的苏霍区(SOHO),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从中分隔出居住、工作需要的各种空间。这样既节省开支,又有了足够空间,来开展各种艺术行为。可以说,不拘一格的艺术家是LOFT的创造者,LOFT的出现从一开始就和艺术有了牵连。
我们刚才已经提到,这种奇妙牵连出现的前提是大量工业厂房的废弃与闲置。都市功能的转型和技术进步,甚至整个产业的衰败都使很多旧有的空间失去使用价值,遗留下来很多失去活力的空间。工业建筑对艺术家的主要吸引力在于它的租金低廉,艺术家们租得起,同时足够宽敞的空间,可以解决生活和工作两个主题。这种家兼工作室的空间方式以最小的成本租到最大的空间,对于贫穷的艺术家来讲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当然,LOFT吸引艺术家的最重要因素,也是LOFT的灵魂,那就是空间。LOFT本来指的是仓库,由于储物功能的需要,必定有足够大而高的空间。空间的巨大与开敞使LOFT的空间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另外仓库的功能非常简单:能容纳某些物质的一个空间。只要有四面墙和屋顶,仓库的功能就可以满足。仓库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创造个性化的空间,又丝毫不会被已有的结构或构件所制约,使其蕴含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对工业元素的偏爱或者说是一种怀旧情绪,也是艺术家选择工业建筑的一个重要原因,工业建筑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性深深吸引着艺术家。而LOFT内那些破旧、渐趋落寞的老厂房也为艺术家们的艺术创造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平台,这里的氛围和特定使用者的艺术追求,同时激发出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因此,LOFT 的使用者大都会保留原来厂房结构和外观,乐于暴露,并将各类工业生产设施或生产过程的烙痕审美化,形成一种具有历史印迹的破旧磨损的美。
在LOFT中随处可见以前工业厂房遗留下来的斑斑驳驳的痕迹和暴露在外的各种管线,粗糙而简陋,其风格与传统观念上的居室明显背道而驰。最初的LOFT住宅并不舒适,早期的使用者无意去改变它这种粗糙、原始的面貌。为了降低费用,他们尽可能少作改动,只要能够解决基本功能就可以了。从而使整个房屋的构架、各种管线、横梁、填充砖墙等统统暴露在外。然而这样形成的工厂般简朴的外表却不知不觉成为LOFT最具吸引力的关键因素。
随着大批技术家、设计师和文化机构的进驻,陈旧、废弃的厂房被赋了功能价值和美学意义。此后不久,LOFT不再只是一种边缘的理念了,很快,具有专业水准的中产阶级开始被LOFT那种有别于传统家居模式的另类生活力式所吸引,开始自己尝试创造这种新的生活,并为此专门开辟地区和建筑,LOFT人气也越来越旺了。中产阶级将其领域的生活方式和职业特点也融入LOFT的设计之中,使LOFT成为一种全新形式的生活和居住空间,成为自由生活空间的理想化的现实体现。LOFT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空间象征——完全开放、充满设计感、有很完整宽广的视野,不再为艺术家所特有,而成为一些追求时尚的人们所选择并创造的生活方式。
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对LOFT文化的接受导致LOFT文化的最终商业化。由于艺术家的存在,使得LOFT社区的人文色彩、文化气息浓厚,也吸引很多“上流社会”人士附庸风雅。另外,由于公众对旧建筑保护意识的提高和人们的怀旧情节,也使得LOFT的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了专门致力于开发LOFT的房地产公司的出现。
但是LOFT商业化的结果违背LOFT的最初特征——廉价的大空间。现在很多LOFT的租金都非常昂贵,使艺术家不堪重负,最终选择离开LOFT。LOFT最初的自发性文化概念演变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
今天,包括苏荷、切尔西(Chelsea)、翠贝卡(TriBeca)的整个曼哈顿下城都在LOFT模式下改造再生,既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同时给整个区域注入了活力。国内外这样的案例很多,法国塞纳河艺术家聚居的马海区,这个曾经在l8世纪作为私人馆区到20世纪成为要被拆除的贫民窟,如今在LOFT模式改造下成为一个时尚的文化区和居住区。还有由科尔维诺穆尔塔里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意大利琴托拉烟草工厂改建的欧洲新兴艺术创作中心,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LOFT改造等。而在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台湾设计师登琨艳率先入驻上海苏州河畔的一栋2000平方米旧棉纺仓库始,LOFT这种建筑形态就开始在中国大陆落地,而北京大山子地区包豪斯风格798工厂区的成功改造,使LOFT成为国内以先锋艺术家自居者的“厚梦”,并在全国各地生根、成长、散枝、开花。国内已经形成体系的LOFT建筑群主要有:上海苏州河畔LOFT群落、北京大山子地区798工厂、昆明“创库”、杭州京杭大运河畔的LOFT49、南京城西仓库区、重庆“坦克库”等,其中北京798、上海早期LOFT改造等项目因其自然的“野生态”成为了中国LOFT建筑形态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