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6版:画家
3  4  
PDF 版
· 纪念陆抑非先生百年诞辰研讨会(会议纪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2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纪念陆抑非先生百年诞辰研讨会(会议纪要)
地点:杭州中国美术学院8号楼会议室 时间:2008年1月6日14:00 主持:徐家昌
  ■徐家昌(陆抑非先生弟子,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花鸟画家):感谢领导、专家、好友、学生前来参加研讨会。陆抑非先生是当代花鸟画大家、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师从吴湖帆,主攻花鸟画。对宋代花鸟、山水都有深入研究。尤其对清代恽南田、华新罗没骨有深入研究。1960年潘天寿先生邀请陆抑非先生到浙江美术学院,30多年专心教学,桃李满天下。来浙江后,画风大变,晚年又对黄庭坚等草书下过很大功夫,书法成就斐然。今年正值陆抑非先生百年诞辰,在学校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陆老的画展成功举办,并出版了系列丛书。今天下午又专题召开研讨会,机会难得,请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

  

  ■肖峰(原中国美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陆老百年诞辰之际,综观其艺术成就及创造精神,我认为程十发先生称他“是自恽南田以后三百年来兼工带写和没骨法开宗立派第—人”是很有道理的。过去,我们对陆抑非先生的定位,往往说得不够。我认为陆先生应是当代杰出的中国花鸟画大家,我国卓越的艺术教育名师。陆老有大量理论论述存世,因此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学者。

  陆先生青年时代跨跃江苏的常熟来到上海,步入中年,受潘天寿院长之邀来浙江度过了大半生。陆先生在艺术和教学上的成就和荣誉是这三个省市的成就和荣誉!他是全国美术界公认的导师,是中国美院的骄傲,也是我国美术界的骄傲!

  陆老是一位杰出的人物,值得我们纪念、学习和研究。

  陆老的艺术成就过去介绍不少。其可贵之处是艺术的独创性!他善于从古代艺术中吸取养料,继承了宋元绘画优秀传统,特别是继承了恽南田和华新罗的花鸟画没骨法,并且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化为自己的语言,别具一格。来浙江后注重并吸收浙派的浑厚、苍劲、古朴的特点却不失典雅之趣。在新的时代能与时俱进,进行创造。他的艺术在古典基础上贴近自然,充满新意。他的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陆老在艺术上、理论上的成就值得进一步研究、发掘和弘扬。

  陆老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在理论上的建树和贡献,往往被人忽视。作为一位艺术教育家,他视野广、思路新,一贯坚持造型艺术一定要重视形象、重视造型。他认为写意也好,工笔也好,离不开造型。强调以形写神、神形兼备,强调造型的准确、生动和深度。他热爱生活、重视写生,尤其提倡默写。

  陆老以书法入画,同时,反过来以画入书。重视中国书画的全面修养和积累,重视书画同源、书画相通、书画相融。并在他的画语录中把“笔、墨”问题提高到中国书画的“根本”问题,他说:“切记:笔为骨,墨为体,骨体两全是中国画的根本。”重视和强调笔墨问题,点出了中国传统国画艺术的精髓和要害。

  陆老在对艺术家自身修养方面提出“纵通、横通、内通”的著名“三通”理论。纵通即通古人、通传统,继承传统、讲究规范,对历代文化、历代艺术精华的吸收和传承;横通指诗书画印,姐妹艺术的触类旁通;内通即讲究内涵,多思善思,多比较多实践,中得心源,讲究涵养。要做到纵通和横通必须先做到内通。陆先生重视传统,从临摹入手,从学习古人入手,掌握了古人的基本理论和表现技法后,重视写生甚至吸收西洋画的某些技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变法,不断创新,直至出现衰年变法的境界。“以书入画,以画入书”,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陆先生由传统到创新,由工致至写意,高华之气始终贯穿其一生。

  陆先生又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的精神和对祖国的欣欣向荣的歌颂。以满腔热情创作的作品《喜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春到农村》等名作就是有力的证明。陆老留在中国美院的二百余幅写生稿、课徒稿,就是先生绘画实践的积累,给学习者展示一条亲近古典传统并结合现实生活的途径,至今仍然是美院花鸟画专业师生必修的教材,是中国美院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是稀世珍宝。

  他是非常正直的艺术家和真诚的教育家,有完整的艺术思想和教育体系,为中国美院国画系花鸟画专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奠基人之—。不管是对专业画师还是普通学习者,他都有一套完善的指导方法和见解。从1932年起历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苏州美专教授,解放前曾创办“飞声国画函授学校”。1959年起,受潘天寿院长之聘,任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至1997年九十高龄仙逝。从教六十余年,桃李满天下,蜚声海内外。他在解放前后六年中还教过美、英、俄、法等国家的外籍学生数十人,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做出了贡献。晚年,他还亲自为中国美院留学生和外籍研修生授课。我直接旁听过他讲课,其英语真是“Very Good!”。“文革”结束后,作为浙江美院国画系第一位研究生导师,陆老不顾年迈体弱,还亲自挂帅带过两届研究生,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弘扬作出了新的贡献。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杰出的艺术教育家。

  陆先生的艺术追求贯穿传统,又充满了时代的创意,作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给人以十分愉悦,欣欣向荣的感受。他的花、鸟、草、虫,一草一木栩栩如生,富有生命律动,都体现了他高尚的精神境界,给人美的享受。到了晚年,他的书画进入“化境”,反映了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境界,是其思想、生活、真情的流露和体现,给人以极大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作为良师益友、近邻高朋、多年同事,永远难忘陆老的精湛艺术和高尚人品,我们的艺术界也永远怀念这位艺坛名家,一代宗师!

  

  ■陈振濂(西泠印社副社长、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上世纪六十年代期间美院的一批老教授,是建国后最宝贵的“财富”。我算陆抑非的半个弟子,当时在美院读研究生。当时与陆俨少等老先生接触比较多,陆抑非先生是接触时间最长的一位,他跟年轻人之间非常健谈,不断有新的思想跟你共同交流,这是难能可贵的。

  早年知道上海“花鸟画四大家”到现在编陆先生的书法集,我对他的认识明显改变,我认为他早年的丰硕成果不应该破遗忘。当时的上海,两种流派,一种是吴昌硕一派以书法入画,大写意占据主导地位;还有一种是特立独行,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如“花鸟画四大家”,但从气格上说,陆抑非先生是最高的。现在的绘画史对吴、齐评价是到位的,但对后一批人的评价和认识是不够的。陆抑非先生兼工带写的绘画艺术,在有写生、书法功力的支持下,使他最终成为一代名师,这与他的综合修养是分不开的。

  还有一点,我觉得陆抑非先生的理论思考非常活跃。我向他请教的时候,感觉他就像个理论家,这在其他画家中是很少见到的。当然,不善言辞并不是不好。陆抑非先生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他经常会找年轻人看,看看有没有问题,有什么地方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在绘画的观念上,我感觉他是一位有很强的探索欲望的人。这样的回忆和探索比随便封一个“大师”更有意义。这是我和他接触上的一点认识。我们在祝贺陆老艺术生命长青的同时,除了对他的作品的解析,更需要学生辈对他的那种探索、理论加以解释,加以发扬。这样,艺术生命会更充实地发展。

  

  ■任道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陆抑非先生书法、花鸟画成就之高,我认为可以用“承前启后”来形容。为什么呢?

  一、在关键的时候做了关键的事情。1978年招第一批研究生的时候,因为经历过“文革”的磨难,抄家,很多老先生不愿意出来带研究生。做了工作后,也收效不大。后来是陆抑非、陆俨少、陆维钊等老先生主动出来挑重担,才使得我们的学术得以延续。后来真正在学术上挑大梁的一批学生,就是这批老先生培养的。二、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去拜访了一位老先生,老先生跟我聊天的时候谈到过,明末有“画中九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一带也有“画中九友”,当时的郑午昌、江寒汀、陆抑非、唐云,谢稚柳、陆俨少等经常聚在一起,互相交流,看了很多古代的真迹,吸收了很多营养。正是因为他们这一代代的言传身教,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学术正统得以传承。

  

  ■沈祖安(著名文艺评论家):我是陆抑非先生到杭州后的第一位文艺界的朋友。刚才几位讲了理论方面的,我很同意。我另外讲两件事情。陆抑非先生的夫人孙淑渊30岁开始,50余年来默默支持陆先生。“文革”中,陆抑非先生批斗回来,我碰到他,他说了两句话“斯文扫地”、“不能忍受”,看得出来,他对当时的生活也有过迷茫。孙淑渊当时就跟陆抑非先生说:“活下去,将来还有希望。”这就是孙先生对陆先生的支持。还有一件事,“文革”后期,有一次一位画家的儿子生病,缺白蛋白。陆抑非先生知道这个情况后,拿出家中仅有的几支白蛋白,由我交给那位画家,并再三说要保密。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品德。

  

  ■楼浩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浙江文史馆馆员):陆抑非先生的为人、艺术魅力、深厚的修养,已经到了非常冲淡而平怡的境界,但同时又是非常严谨的艺术家。我今天带来一本东西,是我老太爷的手稿《清风馆集草》。有一次,陆先生对我说,你老太爷(楼串壶)的诗你背得出来吗?我回答:百把首。陆先生又说,你把你老太爷的手稿带来我看一个晚上。我第二天送去,等我再去拿的时候,看到陆先生在手稿的边缘上写着:陆抑非获观前辈世伯在沪时抗战诗篇,幸甚幸甚,时年八十又八。此认真仔细之态度,真是令人感动。

  

  ■钱大礼(西泠印社社员、华夏书画协会副会长):一般人都认为陆抑非先生诗、书、画三绝,其实他是四绝。他晚年因为从事教学和绘画创作,一般人对他这方面的成就了解得比较少。我因为从事篆刻后,经常向他请教这方面的技术,并交流心得。每次他都能给你很新锐的知识,有时候一两句话就能使长期困扰的学术问题得以解决。我有幸给陆老刻过不少印章,其中在他晚年中有“非翁七十以后作”,“非翁年八十后作”、“非翁年九十后作”三方用得最多刻章后经过陆老指点,使之较完美。在这里怀念陆老,往事历历在目,更觉得他的艺术之深厚、为人之谦和,使人久久不能忘怀。

  

  ■冯运榆(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一级美术师):我今天想表达—个新的学术观点,程十发先生讲陆老是恽南田之后第一入。那么怎么来认识这个说法呢,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我觉得这个说法还可以商榷。我觉得应该这样提,在没骨花卉来说,恽南田之后,任伯年是第一人,任伯年后,陆抑非是第一人。

  在二十世纪的花鸟画来看,北方的王雪涛绘画艺术是高的,但缺少书卷气。而花鸟画四大家来看,唐云先生后期变法未成;张大壮因身体原因,表现题材较为狭隘;而江寒汀的花鸟格局显得小了。只有陆抑非的花鸟显得全面而高标。我觉得应该从思想深度上去认识陆先生的艺术地位,他能在浙派的主流形势下,走出新路,走出自己的风格,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今天的展览和研讨是一个起点,我相信今后对他的艺术研究和探讨会更深入。

  

  ■徐银森(西泠印社社员):陆抑非先生晚年的时候,我们同住一个院子,所以我们接触较多。陆老刚调到美院的时候,他53岁,因为工作关系,联系很多。“文革”中学校迁桐庐,潘天寿等已经关牛棚了,陆抑非负责做饭,做鱼圆,我呢上传下达做通讯员。那时候,陆老极少画画了,但书法还在写。我当时就一直在想,老先生胆子真当不小,现在这个时候还在做艺术探索。

  

  ■王冬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刚刚翻了整套文集、画集、书法集,陆老真可谓“一代名师,国手无双”。我来美术学院的时候,刚好是家昌、水法等刚刚第一届研究生。实在遗憾,机会太少,以前不了解这么多,这次看了作品后,真是觉得不得了。

  美院国画系,潘老等绘画风格为主导,到后来陆老的到来,补充且创新了很多方面。在具体的绘画教学中,陆老真的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书法上,他的功夫绝对深厚。从魏晋而来,特别是对文征明研究很深。

  对陆老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他是书画兼善并且打通的一个人。今后还可以做多方面的探讨。

  

  ■刘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副社长):我讲三方面:一,潘先生聘请陆先生来,陆先生的写生和没骨,这是对当时美院大写意花卉的很好补充。大写意花卉的画法在当时的老先生来说,善于表现,但不利于教学。陆先生重视写生,抓神韵。在美院大写意强盛而其他不足的前提下,陆先生的到来,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二、陆老的书法功力之深厚,给古人的“书画同源”做了现实的诠释。我有一次到陆老家里,看他拿出临摹的很厚一大堆历代名家的手札。我自己学书法,感觉很惭愧。书法之于绘画,最终是相辅相成的。陆老晚年的书画的巨大成就从这里可以看到一点成功的原因。

  三、他对绘画功夫下得很大,很用功。几十年如一日,这在一般画家中是很难有这种精神的。同时,他的艺术成就,与子女教育很好,师母支持很大有很大关系。

  

  ■孔仲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我们有幸处在一个院子里。陆老经常来电话,叫我去聊聊天。艺术成就上,我同意冯运榆的讲话,花鸟画四大家中,唐先生晚年变法力不从心,其他两位才气很足,但天不假年。陆先生早年传统功力深厚,综合修养全面。顾坤伯先生早年与他在上海同事,说他的绘画成就很大。大家印象中他的画画得很美,实际上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我再谈一点,陆先生的书法成就也是巨大的。上世纪美院出了“三陆”(陆维钊、陆抑非、陆俨少),三位先生的书法是大有成就的,各有特点,而且成就极高。我觉得这个话题今后可以专题研究。陆先生奖掖后学也是不遗余力的,不仅培养学校里面的学生,对社会上的热爱书画事业的青年也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真正做到了一位教师的本职。

  

  ■朱颖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陆先生跟我讲过一点,他早年的时候画花鸟,他说基础在于临摹。假使没有这个过程,他说自己这条路还会曲折。临摹加上写生,综合起来,所以有他这么高的艺术成就。

  当时潘先生在聘请陆先生的时候,也是认为他是没骨、小写意花鸟里面的第一人。陆先生的到来,解决了学校里面工笔和兼工带写的严重不足。这个功劳在今天来说,很难说完,可以说是无可估量的。

  同时呢,陆先生将自己,到浙江来后,不停留在以前的一个水平上面,不断往前走,主要是看到了浙派绘画的优点,不断吸收、补充,最终形成了他晚年的浑厚朴茂的风格。对于老先生来说,这是不容易的。我觉得,他晚年吸收浙派大写意的技法的成功,关键还在于深厚的书法功底。

  

  ■卢炘(潘天寿纪念馆原馆长):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写潘天寿生平,曾经访问过陆抑非先生。我非常敬佩这位老先生。

  1959年,潘天寿先生见到陆抑非先生,见面第一句话就说:“陆先生终于请来了,望眼欲穿。”从今天的学术研究来看,那时候陆先生的到来,对美院的教学和今后的发展,在那个关键时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陆先生那种谦和而不张扬的为人处事态度,综合而高标的艺术修养在二十世纪的书画大家中,也是为人称道的。艺术大师的路有多种,有些是风格独具,而有些是默默坚持、融会贯通,终成大师。陆先生是属于后者。他早年的工笔、兼工带写,晚年的融浙派绘画而形成的绘画形式,使他站在二十世纪的历史时空中而独领风骚。

  

  ■何水法(陆抑非艺术研究会会长、浙江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作为陆抑非先生的弟子,我一直来都深深地怀念他。百年华诞,举办画展并举行研讨会,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未来意义。

  陆先生到浙江美术学院,潘、吴、诸、陆各有所长,形成了中国花鸟画系的完整教学体系,在所有美术院校是没有的。陆先生当时主要是填补了浙美大写意擅长而兼工带写的不足。这几年我在各界展览,感觉到讲到浙江国画,有很深的底蕴。这个底蕴主要来自于老一辈先生们的教育。

  整整30年的接触,要讲的事情太多了。上世纪70年代,我几乎每天都去陆老家里,看他临摹,画画。同时,陆老也经常带我去写生。这次画展中有张《龙吐珠》,当时就是我跟陆老一起到公园去,他仔细观察,回来后当场画的。他把画好的作品给我看的时候,我说:“陆老,你把龙吐珠画活了。”陆老对学生是非常关爱的,我经常去花圃写生,有时候午后回来路过陆老家,陆老还关切地问有没有吃饭,如果没有吃过,师母当场叫阿姨去买。这样的事情历历在目,温暖而永久。

  陆老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兼工带写的水平在从恽南田而来可以说是第一的。更可贵的是,他晚年的变法在融会浙派之后,有了更加浑厚、老辣的艺术风格,这也是他艺术格调最终提升到至高境界的关键。

  

  ■郑竹三(著名评论家、浙江省美术交流协会副主席):上世纪的中国美术学院中,花鸟画是最强的,潘、吴、诸、陆之后,最后的高峰是陆抑非先生。陆先生是一手富贵,一手野逸,两头兼顾,兼工带写。我认为陆先生有三个方面可以确立:一、首先,他是中国当代花鸟画教学的奠基人之一;二、花鸟画四大家中仅陆先生是画家兼教育家,这也使得他最终的艺术追求和格调与其他三位拉开距离,有了自身的特色;三、他是二十世纪最后的大师之一。

  总结这三方面的成就,我认为有三个原因可以归纳:一、陆先生笃信佛学,用佛学的理论就是无所从来,无所从去。他从海派到浙派,用绘画风格的早晚期印证了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的最高理念。二、具有品等相。刚才大家讲了很多陆先生的谦和、互相尊重,这都是具平等相的表现,是大师所具有的独特品质。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他的画既扎实、又空灵,既传统又现代,是此话的最佳表述。

  

  ■顾生岳(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印象最深的是,1957年我调到中国画系,有机会得以跟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一起工作。陆先生来了后,我也经常去请教他。老先生修养深厚,难得的是非常敬业,是我十分敬重的老师。

  陆先生的艺术示范作品,在众多老师当中是最好的,不管白描、写意,还是兼工带写的,均十分完备。当场示范,以身作则。我在具体的教学当中,碰到的一些问题,经常请教他,他总是很认真地指出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

  

  ■赵宗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我跟陆老在一个院子里面生活,经常见到。我觉得陆老的为人、人品等,今天应该很好地发扬。我感触很深的是,当年,只要教学需要,老先生总是全身心地扑在教学上。相比较而言,对于今天的教学来说,老先生这方面的事迹应该好好地宣传。还有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陆老对新事物的关心,对各种文化的新动态都很关心。这对一位老先生来说,是很难得的。

  

  ■顾震岩(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今天看了这么多,也听了这么多,真的非常感动。陆先生在教学上是非常有思想的一位老教授,他和他这一辈老先生经过几十年探索和积淀下来的教学方法和宝贵经验,已经成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后辈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的范本。沐浴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我们实在是幸福的,实在很感恩。对于今后的工作来说,我们更有理由把艺术做好,把教学做好。

  (鲍洪权记录、整理)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26 纪念陆抑非先生百年诞辰研讨会(会议纪要) 2008-2-9 48256DEA008181F5482573E1001284A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