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0版:书家
3  4  
PDF 版
· 金采石风 明心见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2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金采石风 明心见性
石旭书艺观瞻
■王西京
  书家的笔墨,其天机总是泄露在线条及其所创构的空间形式上。书法结体中所吞吐的气韵,极易冲动人的感知区域。玄化之中所形成的意象觉肇端一经与审美者的神悟相通,便会攸然解析出作者迹化于墨象中的风骨、情致与新性。

  循迹而通感,澄怀以味象,是寻求艺术家本真世界的终南捷径。

  目取石旭的书艺作品,其阳刚之气大化流行,盈溢于表;纵横捭阖的框架似华壁直立,多见锲刻迹象。

  心觉其意念,在筋骨立行上,纵逸而迟滞的笔法中,虚实相生,轻重有度,方圆兼济,以方见性,不仅着眼于整体美的营造,而且专致于局部节奏感与力度的表达,因而其书体多见出金石风采。

  思辨于气韵神态的背景层次,不难看出,石旭及其书艺作品弥逸着超然的禅宗意味。其“自性是佛,不劳外求”的特点在放旷随缘的生活习惯与对传统文化吸收的“无为而无不为”作法上明显可体察出来。

  囿于自我的心性与所处的特殊文化氛围,石旭早年起,便对端肃险劲,英风豪气,风流倜傥,一领风骚的书法作品情有独钟。贞人甲骨,汉简石刻,羲之墨迹,唐宋楷书,明清行草等,均在涉猎的范畴。临池逸志,心手双畅,因而每每伏案,便多有所获。

  所与一般人不同的是,对于碑帖临习和传统书法文化的吸收,石旭轻形类,重神似;轻藻饰,重肌理;轻程规,重意趣;轻拙巧,重个性,因而他能在不断继承创新的过程中,对自己所需功其一点,不及其余;兼收并蓄,优化整合,专一致之于“功力型”书体的研究与创造上。

  从美学的角度看,石旭的书法,实际上是一幅幅“心画”。其感情性的线条所成形体,如同抽象的图式,确具有传神的功效。虽说是生活与艺术实践的淬火使他的作品进入大家堂奥,但其体格间所泛现的汉魏气韵,宋明意趣以及碑刻风采还是显而易见的。

  有所为,便有所不为,这也是石旭能专注于功力维造,寄寓金石笔法,以使书法境界日臻完美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他托身玄远,敛念节欲,神舍固守,功力自然不菲;身为生民公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唯积善是己任,加之生活节俭,秉性勤勉,因而便有了充裕的精神与时间源泉。与“有志者,事竟成”相比,石旭的艺术实践雄辩证明,“苦心人,天不负”有其更加深厚而牢固的底蕴。

  从技巧的角度看,石旭的书法线条勾勒上多有篆刻用刀的迹象。其立马横刀的造型,猛厉刚劲的刷扫,封泥剥蚀的残缺,转折处的推削缉拿,无不体现出“书从印入”的赫然特色,勃勃的内充之力,使人对中国书艺的“骨法用笔”有了实质性的解悟。“一点苍苔识人生”。石旭践行行于“功力型”书体的苦心、苦修、苦行于此可昭然而建。

  石旭凝传统之精华,摄世纪元雨露,创造了自己富于特质的线条,创构了自己书法的特有空间形式,其中所蕴含的新思维与印记的生命轨迹,会给人们以直觉与体悟。当代,社会的转型与价值观念的变化,导致人们热衷寻求自我实现。从这个层次上看,石旭的努力实践是有其现实意义。

  “每一所知,都必然带着自己的地平线”;每一所行,都必然有自己的积极效应;但这些都是无终极,无止境的……

  惟愿书家不懈努力。

  惟愿人们都能青睐。

  

  (本文作者系我国著名人物画家、西安中国画院院长)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书家 00020 金采石风 明心见性 ■王西京 2008-2-16 48256DEA008181F5482573E10010B26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