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2版:画家
3  4  
PDF 版
· 吸取精华 另辟蹊径
· 陈迪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吸取精华 另辟蹊径
观陈迪和方笔山水有感
□孙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
  吸取精华 另辟蹊径 观陈迪和方笔山水有感

  □孙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

  陈迪和是我接触过的充满活力、洋溢着创造力的青年画家。“方笔山水”画是他对传统和创新苦苦探索才找到的新路子,这不仅是需要勇气,更需要明晰的智慧和苦心的实践。

  就艺术的本体范畴来讲,客观自然即画家目中的山水到心中的山水,似乎是一个必然的三段式结论,但是其内在相互演化的关系是相当复杂和反复进行的过程,从而产生相当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果把真实的山水照抄照搬到画幅中,即使能达到绝对的逼真生动,显然也不是中国画家追求的目标,因为自19世纪后半叶科技的进步以来,摄影术的发达至今日数码化的技术已到了人们难以想象的高度,再经电脑的处理,逼真生动已经或即将不再是人手的“专利”。因此中国画的“创意”、“意境”、“境界”和“笔墨”等,才是它具有难以取代的生存力。就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意境与笔墨语言程式的追求来说,从眼到心再现于手这个过程,便是人人有别,甚至每个人也是不断变化演进的。研究过中国画的人会知道,从荆浩到石涛,山水画的形式风格形成的图式和笔墨规范语言是既延续又演化的。而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介入,中国画在继承与借鉴的不同着力点上,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方向选择并形成全然不同的面目。但是,无论是黄宾虹、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各家,都遵循着从自然到艺术的基本创作规律,从而为后人提供了山水画承继与发展的种种可能的参考范例。如今陈迪和经过不断的探索,推出风格独特的“方笔”山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值得肯定。值得肯定称道的不仅是青年人大胆追求不与人同的个性精神,更主要的是在陈迪和的追求中,始终在把握住从客观到主观,寻求心象—意象的审美规律,在大胆尝试新方式的同时,没有走到解构物象的牛角尖去,相反,却是巧妙地从传统的笔墨造型规律的程式性乃至符号化中吸吮精华,并最终形成新颖而颇具个性的平面图景。看来,正是这个“方笔”决定性地引领画家走进这个新领域的。

  作画用“方笔”,就我所知也非从陈迪和开始。讲起“书画同源”的关系,自古以来作画与写字都用毛笔,笔头是锥形,经过篆、隶、真、行、草各种字体的演化,到魏晋以后笔法基本完备,概括起来就是以“中锋”为核心,以“点画”和“使转”为基本因素,形成书法技艺及审美规范。绘画就是沿袭着书法的笔法,无论是粗笔与细笔、光笔与秃笔,画家们作画习惯不同,但运笔规律无大差别,千百年来形成规范的技法,如人物画的十八描法,山水南北派的种种皴法,花鸟画的种种笔法。所以我们说,有锋的尖笔头主导着中国画的工具与技法,并形成其面貌。然而,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演进中,20世纪的中国画家尤其是在新时期以来,精神境界逐渐开放。为了追求个性风格,试用新的材质工具一时蔚成风气,如不同的布帛纸张,丙烯颜料等。80年代初黄永玉先生画荷花就用了许多方笔触,从画面看是用了大小排刷,效果独特,这是一例。如今陈迪和用方笔做画虽非第一位吃螃蟹者,但能运用方笔出以想象和多方尝试,形成全然有别于前人的符号化的图式,确是令人注目。

  翻开陈迪和的画册,看到他的画上是用方笔触有序地排列着不同的点、线和大小不同的圆圈,无论是墨笔或色墨兼施之笔皆为方笔触,形成有规律有节奏的画面。然稍一审视,可见画上树石屋宇行云流水舟桥一一罗列,只是由于处处以方笔平列铺排,突出了画面的符号特征,很不寻常。中国画从来在处理画面时有构图程式化和状物符号化的特点,比如山水构图有“三远法”和近、中、远景的三段式方法,在状物表现方面如山石各种皴法,各种树法,还有单叶夹叶的种种方法,都是符号化语言,联想到传统戏曲表演的台步,亮相,水袖等一招一式,莫不是程式和符号化特征,这和民族的审美习惯大有关系。所以当年石鲁答问中国画的特征时用了“程式化”三个字,确是一语中的,很有见地。

  显然,陈迪和以他个人对符号的理解和个性追求,设定了他的“方笔”山水画。他的聪明在于他并未背离中国画最基本的根源自然,经撷取物象、酝酿心象再做到创造图像这样一条艺术规律,同时敢于大胆想象、实践,在民族文化精神的宽广而深厚的基础上,做种种可能的尝试。我想这正是探索中国画立足传统走向现代的途径之一。

  从陈迪和的画册看,他进行“方笔”的实践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这从他大量的作品和广泛的题材内容的积累可以证明。有的作品表现农村生活小景,如《晚归图》、《故园》、《秋山晚晴图》等,又有许多是山水景观,组织各种杂树、山石、道路、屋宇等,有虚有实,色调或冷或暖,情调有些是欢快的(如《晚晴》),有些是平静的(如《秋语》《一天秋水》等)。有的画面厚重感较强(如《秋山寒云图》),有的则茂密丰富(如《秋晴大别山》)。用正方形画幅,画满全画面是当下流行的样式,是不同于传统山水注重画面留白留空样式的,陈迪和把古人画云气的办法借用过来,用方笔线勾的云朵,令画上充溢着民族、民间的另一种气氛,十分有趣。

  中国画的当代发展,既要根源于传统,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气象,令中国民众喜闻乐见,提高民众的民族文化自尊意识,同时又能跟上时代步伐,在形式风格上有所创新突破,实在是当代中国画家们的肩上重任。青年画家陈迪和以丰富的生活积累、良好的技法修养,尤其是活跃的探索创造精神,做出扎扎实实的努力,从而结出丰硕有益的成果,值得欣慰。从来艺无止境,从陈迪和的活跃思维和艺术个性看,他不会停留在今天的成绩上,所以我们可以期待他迟早会有更高的追求和成就。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22 吸取精华 另辟蹊径 □孙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 2008-2-23 美术报000222008-02-2300039;48256DEA008181F5482573F50023278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