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视点
3  4  
PDF 版
· 爱心融释冰雪 艺术奉献力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爱心融释冰雪 艺术奉献力量
“抗雪灾全国书画家艺术捐赠活动”反响强烈
  本报讯 记者 王婷 当大雪的肆无忌惮不再让人们沉浸在童话世界般的银色梦幻中,今年新春这场大雪收敛了人们的欢笑。但也正是这场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让人们同时感受到了爱心的温暖和艺术的力量。

  本报在2月9日第742期上联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和浙江画院向全国的书画艺术家发出了为遭受雪灾地区捐赠作品的倡议书,引起了全国美术界的强烈反响,各地的书画艺术家纷纷响应,编辑部的咨询电话此起彼伏,邮寄而至的捐赠佳作络绎不绝。截至本报本期最后截稿时间,本次“抗雪灾全国书画家艺术捐赠活动”办公室已陆续收到捐赠作品130余件,涉及书法、山水画、花鸟画、油画等各大艺术类别。

  在本次“抗雪灾全国书画家艺术捐赠活动”中,最早的捐赠者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高而颐先生,在新年后上班的第一天,高而颐先生就亲自送“画”上门,将专门为这次“抗雪灾全国书画家艺术捐赠活动”创作的一幅宽65厘米、长90厘米的油画《雪后初晴》送到报社,表达了他对遭受冰雪灾害地区人民的拳拳爱心。浙江画院的张伟民先生,也在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将与在中国美院中国画系读书的女儿共同创作的两幅四尺整张国画捐献出来。

  88岁高龄的柳村先生是本次“抗雪灾全国书画家艺术捐赠活动”目前捐赠者中年龄最大的,当他从《美术报》上看到“抗雪灾全国书画家艺术捐赠活动”的倡议书后,立即选出了自己的两幅佳作,一幅为88高龄时创作的《菊》,一幅为87高龄时创作的《柿》,取其意为“《菊》傲白雪,《柿》映红霞”,并请其学生陈裕新将画作送至本报“抗雪灾全国书画家艺术捐赠活动”办公室,陈裕新先生又有感于柳村先生的义举,在送画途中即兴写下了一首小诗:“柳村先生,八十有八。宝刀不老,童颜鹤发。心系灾民,捐赠有加。《菊》傲白雪,《柿》映红霞。佳作珍贵,爱心无价。万众协力,建我邦家。”

  除了以个人名义的捐赠外,不少艺术机构还为“抗雪灾全国书画家艺术捐赠活动”进行了集体捐赠。浙江省逸仙书画院的书画家集体捐赠的都是四尺整张的大幅作品,其中有逸仙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84高龄的楼浩之与逸仙书画院画师、西泠画院专职画师田舍郎合作的山水画《凌云不畏冰霜厉》,有逸仙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杨光宇的山水画《浮云初起》,有田舍郎先生的花鸟画《共沐春风》,有逸仙书画院画师郎涤阳的书法作品……这些都是书画家在这次雪灾后创作的,逸仙书画院的杨光宇副院长和画院办公室主任唐柳一起将精挑细选的佳作送到本报“抗雪灾全国书画家艺术捐赠活动”办公室,他们真诚地说:“大雪无情人有情,我们画院的书画家想用艺术为抗击雪灾尽上我们力所能及的责任。”

  诸如此类的爱心捐赠故事在本次“抗雪灾全国书画家艺术捐赠活动”中不胜枚举。目前,“抗雪灾全国书画家艺术捐赠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献爱心的捐赠作品,画种、题材、内容不限,每位艺术家可捐赠作品1~2件。捐赠作品请附上作者简历。接收捐赠作品时间截止到2008年3月1日。请广大艺术家以邮政特快专递方式寄送至本次“抗雪灾艺术捐赠活动”办公室,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美术报社(邮政编码:310039);联系电话:0571—85310810。对于艺术家的捐赠作品,我们将严格进行登记造册,并选择部分作品刊登。截稿后,所有艺术家捐赠的作品将进行公开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此次受灾严重的湖南、浙江等地区的灾民。我们同时也呼吁,热爱慈善事业、爱好艺术的企业或者个人,欢迎你们认购艺术家的捐赠作品,以这样的形式为灾区献出爱心,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雪封住了道路,却冰不住人们热血沸腾的爱心;大雪压垮了屋棚,却击不倒人们重建家园的信心;大雪重创了电网,却撼不动人们艺术捐赠的义举……天灾无情,人间有情,在“抗雪灾全国书画家艺术捐赠活动”中,爱心凝聚的温馨暖流就这样流淌在我们周围,融释着冰雪,迎来一片春光明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视点 00002 爱心融释冰雪 艺术奉献力量 2008-2-23 48256DEA008181F5482573F600202F3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