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5版:书法周刊
3  4  
PDF 版
· 石勿村故事的延伸
· 刘佑局书法展在杭州开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石勿村故事的延伸
一个书画家爱心追踪观察
  本来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国家友好画院执行院长容铁向甘肃定西市通渭县捐赠衣服1000件、图书2000册的慈善活动放在春节之前举行,由于下雪封道的原故,推迟到2月20日方得如愿。

  甘肃国民生产总值居全国倒数第3位,通渭县属于全国贫困县,人均年收入才1000多元,但同时它又是一块文明礼仪之壤,是“仰韶”、“齐家”文化的汇合区,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而且还是一片革命的热土赤土,毛泽东七律《长征》诗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就是在通渭南部重镇榜罗即席写就的。通渭的山山水水,到处都有红军的足迹。

  通渭贫穷而不失文化,尤其是书画文化、书画产业的发展不仅在甘肃,抑或整个西部地区几乎可称得上首屈一指,官方民间的说法如出一辙:我们通渭每家每户都张挂书画,中堂、四条屏不可缺,逢年过节,大家还比较谁家书画的优胜。“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精神价值?只要看看那汹涌澎湃的返乡人潮,看看那焦急的表情和渴望的眼神,还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毅力,任何人都应该意识到,所谓的文化绝非是一堆虚无缥缈的理论和时髦的概念。真正的文化其实就蕴藏在看似没有文化、但却脚踏实地走着自己道路的平凡人群中(摘自《光明日报》)。”那些看上去很土也很纯朴的通渭书画经纪人在县内外开辟窗口、开办画廊数百家,交流活动十分频繁,先后有近300名国内知名书画家来通渭交流,县内书画作者200余人(次)“走出去”赴外进行交流,家庭居室张挂书画达150万件以上。2005年3月,通渭县被全国工商联文化产业商会书画产业分会和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评为“全国书画产业先进县”。

  而通渭地区的贫穷也是事实,干旱缺水是西部欠发达的根本所在,全国妇联发起的“母亲水窑”工程就是为了缓解农村人口饮用水困难的重大举措,即建造储蓄雨水设施供生活之用。容铁是通过他主编的一家杂志的一位工作人员小席(通渭农村人)那儿了解到通渭的情况的。书画家献爱心的行为如今很普遍,但具体到购买图书衣服亲自送达扶困目的地却不多见,容铁谓之点对点地送温暖,包括新华社甘肃分社、《人民政协报》、《兰州晚报》记者在内的一行人2月20日上午举行完有通渭县副县长、宣传部长参加的捐赠仪式后,即驱车赶往通渭县华岭乡石勿村扶困捐助,走访个别农户。该村不通公路,车子就近停靠,容铁一行下车步行翻越积满冰雪的泥泞山道四五里路才走进石勿村,一个在通渭不算太穷,但足够让人动容的村落。当容铁把衣服分发给村民时,老老小小、男男女女的表情甚至有些羞涩,城市里哄抢便宜物的场景没有出现在这里,《人民政协报》的记者:“参加这样的活动会净化心灵。”

  两只喜鹊停在村口的白杨树上。

  捐赠场地为一处小学,简陋的墙报上一首题为《沐浴爱》的小诗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一份真挚的情,送给稚嫩的幼苗,幼苗吮吸着情的雨露,茁壮成长,那是妈妈温馨的情!一份伟大的爱,铺在幼苗成长的路上,幼苗沐浴着爱的阳光,枝繁叶茂,那是爸爸无私的爱。幼苗幸福地成长,它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当我聚集了足够的能量时,我会毫无保留地向父母释放!大队部主办”没有署具体名字,应该是哪一位农家少先队员的诗草,稚嫩中饱含纯真的感情,可歌可泣。应村支书之请,容铁无尝为该乡村小学题写校名。中午在一王姓农户家就餐,一个细节让人难忘,即主人家清洁筷子时用的是湿抹布而不是水洗,水对类似石勿村的村民来说实在太宝贵了,我们不能以“卫生”忽视其中的苍凉沉重与无奈!

  去年甘肃书法晋京展座谈会上,一位中国书协领导说:“请问在座的(北京)书法家,你们哪个没到甘肃掏过金?有没有想过为甘肃做点什么事情?”颇具黑色幽默。

  甘肃有人形容是:一条河(黄河)、一条路(丝绸之路)、一本书(《读者》)、一碗面(兰州拉面),它是很文化的,通渭是其中的一个点,联系2月21日元宵节一整天通渭倾城倾乡的社火狂欢,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神奇力量。只要有文化存在,贫穷必是短暂的,希望也就开始萌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书法周刊 00025 石勿村故事的延伸 一个书画家爱心追踪观察 2008-3-1 48256DEA008181F5482573FC0021A9A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