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0版:副刊
3  4  
PDF 版
· 叶叶菩提
· 诗词中的元宵节
· 五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叶叶菩提
钱依敏
  “沙、沙、沙”,缓缓踩在落叶铺就的金色地毯上,你是在体会丰收季节的快乐还是欣赏落叶告别树枝的凄凉?似乎,那婆娑作响的是音乐家的心爱旋律;那随风飘舞的是舞蹈家的优美姿态;那绚烂多彩的是画家笔下的色彩;那满天飘飞的是诗人眼中的浪漫……。

  回首古人,早在千年前因感怀落叶而常颂诵之,更有文人骚客常借用品相完好、并经过特殊处理的树叶作为载体,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以书法、绘画等形式表述其上。这就是时下常称的叶脉画。追其根源,可至两千年前东汉时期的贝叶画,伴随佛教的兴盛,佛教徒常在树叶上书写佛经以传后世。小小叶子,却能融入众多的或虔诚或庄严的情感,《华严经》所云:“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只是不知何时此技法失传于世。

  “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悲落叶》萧综)。难道落叶就该是最终的告别吗?又或许,这恰恰是它新生的起点?我将秋天的自然落叶经过腐蚀干燥处理后去其叶肉,留其茎脉,便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多边几何图案。她薄如蝉翼、轻若鸿毛,摒弃了虚假的雕琢粉饰,重现其自然的瑰奇本色。如此,我给落叶赋予了新的生命与内涵,这让我为自己的苦心感到了欣喜。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月真法师那里得到了一些菩提叶脉,观其形体之优美、叶脉之精细,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天工之作。

  《考工记》中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经过天然雕饰的叶脉,凝吸日月之精华,萃取天地之灵气,朴素自然又不失华贵之气。在如此之美的天物之上古人却又将自己的情感表露其间,与天地合唱,真是意趣清远。现在我有幸得到菩提叶脉如此美材则更该加倍珍视,将其置之书页之间或许太过暴殄天物。20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顿悟成佛,此后菩提树一直被佛教界视为圣树。“一叶一如来”,以菩提与佛的如此渊缘,或许将佛像绘其上更能体现菩提叶的内涵?若沿袭古人,将叶脉表在纸或布上之后再进行描绘,其绚烂美丽便使落叶犹如重生,又犹如大千世界被融入小小叶片里,彰显佛法无边。只是感受其优雅、淡然之际却微微遗憾其通透灵然之气已失。

  那么如何保持天地精工巧作的原貌?改其道而行之?

  望着那些或粗或细或长或短或曲或折的脉络,想来自然界之万物形态无不由线的曲折方圆形成。线,可以变幻莫测,如行云流水,随意游走。古人早已将之发挥至极点,以线在画面上组织物象,并糅入其思想情感,创造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那么,我用生活中的线来粘贴、缠绕或许也能创作出另一番风味。于是尝试根据叶的形态而画好佛像稿,将叶脉置其上,以线作画。然而平时看似柔软的绣花线这时变得倔强任性,不听使唤。一次次反复按压、拼贴,直线、曲线渐渐成形,却不知不觉已数星期。拿起叶脉,透过阳光,看到纤柔的线儿在纵横交错的茎脉上时而跳跃,时而缓步,佛像在其间隐约显现,若有若无,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给我以惊喜和兴奋。由一而生二、三。原始的设想成功后,新的设想接二连三,形式、风格渐趋丰富,有破叶的、单叶的、多叶连的。制作技巧也由笨拙而变得游刃有余。转眼几年间已积累了数十张作品。有满构图的魏晋风度,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有工笔线描形式的单个佛像,婉然若树,穆若清风;又有破叶而出凌空飞舞的伎乐飞天,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治浮霞。可谓一叶之内,融大千世界。

  作叶脉菩提,也使我尽得静穆之气。完作后把玩时品其宁静悠远之际,仿佛身临大千世界,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

  又是一个金秋,又踏在落叶铺就的地毯上,我没有了丰收的喜悦,也没有飘零的凄凉,有的只是犹如落叶的淡然与悠远,有的只是浮现在叶脉间的人事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副刊 00030 叶叶菩提 钱依敏 2008-3-1 48256DEA008181F5482573F5002AE9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