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车运“国礼”
贵重的文物运输是个难题,既要防损坏,又要防偷盗。因此,运输人员挖空心思确保完成任务。这次展出的周恩来外交“国礼”,是用一辆邮车悄悄运到淮安的。
北京国际友谊博物馆收藏周恩来和邓颖超收到的上千件(套)“国礼”,这次特意精选其中的120件(套)展出。这些礼品非常珍贵,有些是玻璃、陶瓷等易碎品,怎么运输这些展品呢?按以往运输文物经验,用火车运安全系数更高。但从天津到淮安,要经过火车和汽车装卸转运,反而不安全。淮安博物馆馆长孙玉军说,淮安找了一辆运送包裹、经验丰富的全封闭邮车,全程从高速公路运送。
运送过程中,工作人员先在“国礼”四周用棉花和海绵仔细包裹,装进包装盒,再打包放进6个大木箱,悄悄运上邮车。因为邮车里的东西都是“无价之宝”,所以这次一共派了6个人押运。从天津到淮安,走了13个小时,押运的工作人员十分小心,终于把这些珍贵“国礼”运送到周总理故乡。
瑰宝精美绝伦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这些“国礼”除价值连城外还颇具特色。其中最小的是两粒袖扣,这两粒一毛钱硬币大小的银掐丝袖扣是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赛拉西送给周恩来的。面积最大的是南斯拉夫赠送的一个2平方米左右大的壁毯。无论是非洲的木雕、欧洲的瓷器、日本的“七宝烧”,还是阿拉伯的弯刀,件件做工考究,精美绝伦。国际友谊博物馆国礼研究中心马先军主任介绍,能当“国礼”送出的,都能代表本民族传统文化、代表本国特色工艺最高水平的工艺品,用料讲究,相当贵重。
在这些展品中,1961年9月尼泊尔国王送给周恩来的“银浮雕湿婆庙挂屏”,上面至少有5个“国字号”:国王送的“国礼”;上面的图案中包含尼泊尔国教大神的化身像、国花、国鸟、护国神庙模型。
见证外交成就
这次展出的“国礼”,代表着各国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崇高敬意。
马先军说,苏丹喀土穆市政委员会主席阿卜杜勒赠送的首尾相连的“透雕九象”,是用象牙雕成的;加蓬总统送的“双面人头鸟”,是用石头雕成的;阿尔巴尼亚政府送的“顶水妇女像”,是用麦秸做成的……不管用什么材质,每一件国礼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他介绍,铜镀金雕花盘是周恩来总理1963年底至1964年初出访非洲十国时,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赠送的礼品,是“停机加油”的意外收获。当时,按照中国代表团的行程安排,专机必须中途加油。因此中方向突尼斯发函,希望在突尼斯境内停机加油。突方同意了中国方面的要求,并希望中国代表团能将“停机加油”升级为正式访问。中国代表团正式访问突尼斯时,突尼斯总统向周总理赠送了这一花盘。
记者注意到一份特殊礼物——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送的一张他本人的签名照片。油画质地的照片,现在看来依然色彩鲜艳。在照片的银框上,有一个总统的徽章,还用英文写着“谨赠周恩来总理,祝您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尼克松的礼品,是中美破冰的见证。中美两国能跨越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实现历史性握手,周总理的“乒乓外交”功不可没。
展品中的乒乓球拍揭示周恩来“乒乓外交”在中美外交破冰中的重要作用。这副深蓝色的球拍,中心图案是一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上面用英文写着“和平时代”。1972年10月,美国商人霍弗把球拍赠送给周恩来,表达他对周恩来成功“导演”“乒乓外交”的敬意。
全部交给国家
2月26日,周恩来的侄子周秉钧在展览开幕式上说,周恩来收到的“国礼”上千件(套),不少礼品上刻有周恩来名字,但周恩来自己一件都没留,全部交公。故乡人民在参观这些“国礼”时,更增加了对周总理的敬仰和爱戴。
淮安市委书记丁解民在参观时说,周恩来总理的高尚品德和党性修养为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是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不仅得到我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而且在全世界享有崇高威望。他的思想、作风和品格,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