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在3月1日首发“2008胡润当代艺术榜”时声称:“中国富人正在寻找如何利用财富,慈善和艺术,都是富豪们提升财富品质的关键性选择。收藏艺术品,特别是中国当代艺术品,就像中国富豪们热衷的‘国学’一样,表明了他们对自己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希望身价提升的认同。”胡润2008年首度制造当代艺术榜似乎来源于这样一个深层的社会动机:中国富人在财富数量积累的同时,也开始注重财富品质的提高。财富在通向精神家园的同时,亦暗示了中国新兴贵族——而非仅富裕阶层的出现。而艺术品收藏人群也从居住或工作在中国的外国人转移到中国新富人群。胡润“2008至尚优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调查”所显示当代艺术品收藏已占中国千万富豪收藏比例的37%,又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因为艺术品收藏如今已远远高于手表、珠宝等常规奢侈品。而艺术家们则成为新晋富有人群。当代艺术家们因快速成长的市场,而成为新晋富有人群受到关注。
“胡润当代艺术榜”将自身定位在“中国最受关注的,市场身价最高的艺术家排行榜”。每逢年末年初,各大大小小媒体出笼名目各异的榜单已不再是新鲜事,无怪乎有人惊呼,这是一个“榜”样丛生的年代,然而以编制中国富豪榜而闻名的胡润于今年介入艺术界,却仍在艺术圈内激起了不大不小的涟漪。其关键原因在于,这个从一开始就因备受争议而红火的英国人,此次又用他一如既往存在漏洞而又冰冷僵硬的数字来记录并“科学地”评价“艺术”——这一充满内涵的名词。
且不说胡润本来的榜单绘制方法就存在不可忽视的漏洞,虽然他事先声明也无法让人轻易原谅:“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拍艺术品大多为二级三级市场流通,因此榜单所列成交额并不代表艺术家个人财富,仅证明艺术家的市场流通价值。”但即使是所谓的“市场流通价值”,胡润榜事实上也无法提供相对客观的、相对的数据及排列,因为中国富人收藏艺术品的主要途径为自行购买,占到了77%,拍卖行只占22%,而此次胡润当代艺术榜的数据均来自对2007年全年119家拍卖公司数据的不完全统计。另外77%以上的大部分“市场流通价值”不知所踪。这里不想再提中国艺术品市场规范化仍有长远的路要走这样的人所共识,只说这样的伪科学统计方式所可能带来的或许是非常负面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榜单上让人咋舌的数字获取这样的印象:即中国当代艺术是财富的新金矿,这些动辄七八个零的长串数字是人们坚信艺术财富春天来临的坚实源泉——富人们开始垂青艺术了!然而,榜上有名的艺术家冷军却这样认为:“艺术有其炒作期,当代艺术的良莠标准模棱两可,而且产量又高,远非传统的国画、油画可及,留给资本炒作的空间很大。所以现在当代艺术看上去很火,其实从国画到油画都有资本炒作过,而且不止一轮。”正如“富人们热衷‘国学’”听上去像硬将一首蹩脚打油诗称为旷世绝句别扭一样,“他们对自己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希望身价提升的认同”是否真与其对艺术品所投资金相称,更要让明眼人啼笑皆非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略微深究一下所谓富豪们狂热出高价购买艺术品的动机所在。资本炒作、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自不去管他,还有一个心理层面的原因不得不惶恐一提:以前中国人没钱被人耻笑,现在有点钱了,又被人视没文化,难免有点拿艺术装点门面的心态。毕竟平时逛再多卢浮宫听再多百老汇读再多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没有“咣”一下砸大钱买名画能显示自己的品位和文化——时间省效应大——典型的富人(而非贵族)思维。这样一分析,富人们通向审美之路、精神之途的话就显得有些值得怀疑:艺术本来就是一个简单的爱好,而榜单上狂飙的数字说不是为了“出风头”、“虚荣”未免有些说不过去吧?
再细看胡润排行榜,粗略做个分类,可以发现从艺术门类看,上榜的50位艺术家以油画家为主,国画家和雕塑家合计仅11位。我们可从中得出这样的信息:当代油画市场价值高、潜力大,而国画成绩相形之下未免寒碜。进而有媒体跟进报道说中国人自信心不足,到如今还崇洋媚外,在进一步或许就有知识分子站出来说西方思潮在后现代背景下侵略中国云云论调。然而,稍有艺术品市场经验的人都知道,在中国流通量最大、最受市场欢迎的还是国画,即使是在当代艺术品市场。去看几场拍卖就能知道:大部分国画家的处境要比油画家要好一点。只是与油画相比,最高的最噱头的价格永远是不属于纯国画的。究其原因,也不难理解。其制作工艺的差别是其一,国人心态是其二,毕竟中国审美品味、艺术情调从根子上是没有变的,我出的钱足够满足自己的爱好同时尊敬艺术家心血就可以了,又用不着轰动谁,冲谁证明自己有文化。由此,反而在价格上比较理性。而这样的排行榜,不但反映不了真实的情况、误导不少人,更有助长做作、附庸风雅的收藏口味之嫌。说大了,亦可说是助长浮夸之风。事实上,日益庞大的艺术品市场内还是有人在做实事的,但这些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