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3版:评论周刊
3  4  
PDF 版
· 编者按
· 书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3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书帕
□黄裳
  明朝的“书帕”风气极盛。士大夫为了表示自己是风雅人物而且重视文献,到任之后,一定要刻上两部书,拿来送礼。如果要送钱,也可以和书一起送去,银票就夹在书里。表面上是送书,其实是连钞票一起夹带进去了。这样不但没有行赌的痕迹,而且显得“风雅”。比起《四进士》里的田伦,“三百两银子压书信”,用一只酒坛子装到顾读家去,事机不密,被宋士杰看穿,弄出一场大祸来,那实在是高明得多了。

  于是,就引起了后人“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的慨叹。因为刻书的人,并不是想流传古籍,只能草草了事,乱刻一通,这样就难免要错误百出,不堪卒读。

  所谓“书帕”,就是送礼时和其他贵重物事拼成几色的书册。这些书也往往以自刻者为多。

  这样刻成的书,也有一些是比较有意义的。比方说,刻地方志,刻风景古迹、人物志传书的……也有。这种书就往往能保留当地地方文献,在人文地理科学上有一定的价值。明代一朝所刻的这一类书,数量很大。

  《文潞公轩诗》三卷,翼城工泰编辑,就是这样的名胜志书之一。成化二十二年(1846)山西刻本。这部书是纪念宋朝的文彦博的。文彦博在宋仁宗天圣六年(1026)到山西翼城县作知县,在河边造了一座休憩用的亭子,到了四百多年以后,亭子还存在,亭子的大梁上还留着他的亲笔题字。于是就有很多风雅人物写了很多题咏。王泰是翼城人,就把这些诗文抄集下来,刻成这一部《文潞公轩诗》。

  原书前面附有一幅插图。这是一张山水人物图。刻法极为古朴,比起晚明的雕版来,在技巧上当然差得很远,但是时代却要早到近两百年。明初刻本里的版画是极少见的,而且这书刻于山西,是明代北方早期版画的代表作品。要研究明代版画的发展史,这就成为大可珍贵的资料了。

  这是一张“鸟瞰图”。好像是坐在飞机里拍的照相。既然要表现山川风物,又要着重地写出“轩”来,所以才设计了这样的表现手法。

  一道城垣横隔在画面三分之一的地方。把较大的地位留给山水。城外是一条护城河,河的对岸是山,河边、山上,零落地布置了一些树木,河身中间还有着洄澜。这都是简单地用传统山水画法勾勒出来的。

  至于那个亭子,就写得比较仔细。台阶上的雕刻、屋顶的装饰,都比较详细地描写出来。最有趣的是坐在亭子里面的人物,那悠然自得的神情,的确很生动。人物虽然穿着朝服,却分明并不在处理公事,而是悠然地在欣赏风景。案上放着纸卷,大概是在作诗,构思。

  右下方的空白,用几枝疏落的竹丛补足了。自然这不是写实的,但却安置得恰好。有浓郁的传统山水画的风味。

  刀法是古拙的,但却很好地表现了画家的笔意。特别是那几笔竹枝,表现得很好。看了这样粗犷的初期版画,再和晚明细腻工致的作风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二百年中国这种艺术有着怎样的发展、进步,这条路是漫长艰苦但却丰富多彩的。

  原书在清初旧藏“怡府”,有“明善堂”印记,各家书目都未曾著录,可能已经是孤本了。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评论周刊 00033 书帕 □黄裳 2008-3-15 48256DEA008181F54825740B000B40A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