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3版:画家
3  4  
PDF 版
· 守望精神家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守望精神家园
■张卫
  守望精神家园

  ■张卫

  美国著名的艺术史家和批评家约翰·拉塞尔写过很多东西,我对他这一句话尤感兴趣:“假如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是可信的话,那么它就是艺术。”对于上世纪70年代生的我们,经历着中国历史上不曾多见的巨大的文化转型,20世纪90年代沸沸扬扬的人文精神的失落话题至少现在看,依然还能构成一个问题。这对师法传统水墨的画家来说,冲击的力度和强度可以想见。日渐平面化、商业化成了今天的文化现实语境。中国文人画传统中的那分闲淡、自信、自如变得日益不可能。也或者说,年轻的画家们的转型,以水墨之形书写现时的精神成了一种责任。我一直认为我的画首先应该是中国的,其次应该是现代的,因为我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的中国人。我对完全陷入“传统”程式的水墨画一直提不起多大兴趣,看今人复制古人,何不直接去看古人?没有了时代精神的表达,那艺术也终将留于“程式”而失去应有的意义。

  当代中国画的探索,是在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展开的。精神与思想的解放,使人们以不同的姿态承接多元文化状态下涌起的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我在创作中对传统、现代、笔墨、题材等等,一概不管,常常是想到什么便画什么,任笔墨随思绪在纸上飘荡……

  “笑傲江湖系列”,是一批“下了功夫”的画。我把自幼爱看武侠小说的兴趣移植到笔墨当中,那种“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豪爽正气,并非通过酣畅恣肆的笔墨表现出来,而是巧妙地隐含于好似皮影式的造型与章法之中,且带几分滑稽、幽默和苦涩之感。

  “水墨静物系列”也是对儿时把玩民间艺术的美好回忆。我把彩陶、青瓷、风筝、皮影、剪纸、木雕、泥玩等并无关联、却颇具民间艺术代表性的实物安置于画面上,用近似现代平面构成的手法进行重组,构成一幅幅民间艺术的视幻图。那既非西洋式的静物画,也非文人情调的借物咏情之作,大块面的墨色分割、丰富的水墨静物画中,几乎都有像“云”一样的符号(其他组画也有),它与斑驳的纹理相吻合,而构成某种超现实的图式,并借以抒发对历史的沧桑和岁月流逝的深沉感叹。

  这种感叹还渗透于“逍遥游系列”之中。如果说前者是对历史文化在时光漂流中沉淀的深悟,那么这里则是对自然与生命在幻梦中浮现的人生体察。敞开的拱形门内,畸形的树木、带刺的枝藤、流动的浮云、游荡的人物交织在一起,恰似一曲天、地、物、人合奏的古老而又现代的生命逍遥之歌,或欣喜、或忧怨、或欢乐、或无奈,那些抽象符号化的形态,似景似梦的图像把我一步步引入生命逍遥的幻像之境。

  “花花世界系列”是一组画得比较松快的作品,画中的物象既真实又虚幻,既有日常经验又有纯粹的幻想与梦呓,信手画了一些人物似曾相识而又有些陌生的视觉形象,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演出了一台错综斑斓的杂剧。

  “功夫”系列建构起的是我对世界的一种独特理解。“功夫”语汇本身,就像“刀、枪”一样只是我建构的符号(或者说材料),这材料也可包括以往的文化和生活,我把它们化为自己笔墨延伸的精神走向,通过“随形赋彩”来传达出我对世界的一种理解,那就是在技术化、物质化程度日渐加深的社会里,“功夫”的世界是难以维系的,就像“功夫”中的“枪”面对今天的“枪”会比较滑稽、无力、难以自适而伤感一样,它们的出路似乎更适于走进画幅,成为对过往世界的追忆,从而让我们能加深对我们自身以及裹挟着我们前行的时代的思考。在这么理解的同时,我们还可获得别样的感受,那就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战争的频发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在电视等媒介上的高频出现,以致让人们变得漠然,只要不是发生在自己身边就好,哪怕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那里的人们也要变得漠然了。因此面对装备日益精良的现代战争,“功夫”中的“刀、枪”等符号便也让人有了些许温情的感受,特别是当我面对那一个个怀有“功夫”的个体之时。因为现代的战争,似乎很少面对面地由个体之间的接触呈现。如此,作品的意蕴变得丰富起来,“功夫”让我的思绪变得恍恍惚惚。

  我的这些系列水墨作品,已不见文人画的平淡、优雅和天真,也不承载文学性的主题之重负,看到的是怪诞的面具、漂游的体态、流动的浮云、奇异的花草、斑驳的墨点,感受到的是时空的交错、纠结的情感、梦般的神秘、可怖的情境和滑稽的场面,他们超越了人们审美视觉常态,“意识流”般地直接表现当代文化语境下的自我意识和精神状态。

  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我,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里,生活方式和艺术观念的形成有特殊性。我们对传统的研习,已不像前辈们那样“以最大功力打进去,最大勇气打出来”,沿着传统发展的轨迹拓展、延伸,而是从整体上感悟传统、认识传统。从彩陶到青铜器、从院体绘画到文人水墨画,从宫廷艺术到民间美术,广泛阅览,鸟瞰审视,而不苦习某派某家。另一方面,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西方文化,学习西方艺术,尤其是后期印象派之后的现代绘画艺术。夏加尔的空间、马蒂斯的形体、毕加索的解构等西方现代派画家样式特点对我的创作都有启发和借鉴。而这种借鉴,或说是某种心灵的意会,是我所成长年代的那种思想的解放与混杂、精神的亢奋与困惑、观念的更新与守旧等复杂矛盾的显现。我的这些水墨画作品,既不表现诗情画意的意境,也不显现书法的笔墨意趣,而是直触意识、潜意识的心理状态,甚至以异化的人性隐喻历史现实的变迁,在景与梦交织的新图式的创作中,体悟人生、寻找自我、确立自我、表现自我。

  我酷爱民间艺术,同时汲取西方现代绘画滋养,这也许与我真实地表现心灵的幻象不无关联。为了表现这种幻象的视觉效果,我在语言技巧方面下了一番的苦功,将文人画的水墨置换为精神、情结的符号,黑白的分割,笔墨的点染皴擦,细密的线条,水墨、色彩的冲洒、烘染等等的形式技巧,在显示其新意的同时,都制作得比较认真。一幅画要画很长时间,有时一天只能画“巴掌大一块”。我花很大气力将人物全身纹饰处理,民间图案就是惯用这些手法以作装饰及表达吉祥之意,我的画所表现的意趣却与民间图案有别,人与自然物的重叠、面具式的可怖感、抑或是为取得黑、白、灰的视觉效果,因为这些新图式是灵魂精神的视觉幻想化表现,我们只有抛开习惯的视觉经验以及程式化的水墨语言解读方法,敞开胸襟去寻找一种新视觉图式的刺激,或许能够感受到那种梦幻一样的神奇之境。

  我的水墨画不同于传统文人画,也有别于那种纯抽象的所谓水墨实验,我用水墨画材解体文人画之样式,重构新的意象图式以表现自我精神,试图在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梳理中,闯出一条路来,跻身于多元化、多样性的中国画坛,以摆脱作为“新生代”对历史文化选择的困境。守望精神家园我别无选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33 守望精神家园 ■张卫 2008-4-12 美术报000332008-04-1200017;美术报000332008-04-1200018;48256DEA008181F548257426000E52A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