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政府直接领导下,武汉市文联启动推介地区著名画家的文化工程,以着实促进湖北武汉地区美术事业开放发展的繁荣局面,为加快建设文化大武汉加砖添瓦。首次选中的人为黄陂籍著名老画家冯今松先生,并将为其在京举办个展并视情举办巡展。
冯今松祖籍湖北黄陂,1957年在华中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留校任校,历任湖北美术院副院长、院长等职。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终身委员、文化部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他的诸多作品曾先后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及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丹麦、新加坡、马来西亚、塞内加尔、加纳、多哥、摩洛哥等地展出、出版、发表及收藏,并受到好评。作品还在中国、英国、日本、印度等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世界名人传记》中收录、评价;香港美术家出版社出版了《冯今松水墨画集》;辽美、湖美、河南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诸多版本的《画册》行世;2005年人民出版社为其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冯今松》发行,受到欢迎。
冯先生在中国画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画家,数十年来,他创作了许多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冯今松的独特性就表现在,他是一个具有原创能力的画家,因为他打破了中国画家非此即彼的两难处境,创造了属于冯今松个人的自然意向。
荷花、梅花、竹子自古以来就是文人画家的至爱,早已形成固定的模式和符号,成为后人难以超越的艺囿。近现代以来,无花鸟画家不画荷花的,但荷叶、荷花、荷梗、莲蓬符号基本上大同小异,自有其程式套路。即使像石鲁、周思聪这样的大师,在符号意象上都缺乏足够的原创性。
冯今松酷爱画荷,数以百计。画家的原创能力,也最大限度地表现在他的画荷中。无论是荷叶、荷花还是莲蓬,都最大限度地远离了传统符号,显示出强烈的冯家样式。早在1979年创作《静静的荷塘》中,画家就开始探索荷花新的意象,到1982年的《华而实》,冯家样荷花意象就基本形成。1997年的《红莲赋》是画荷中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红花、白花,或是荷叶都趋于尽善尽美。巨幅《莲花礼赞》(2001年)是冯今松荷画中的经典作品,其全景式构图令人想起张大千的荷塘通景,但与张大千笔下的符号相比,冯今松的画更接近八大山人的“荷上花,一千叶”的意境。冯今松的荷花,最典型地代表了他自然感性意象符号,花瓣的结构和色彩既真实又错觉。
时任湖北省文联主席的著名画家周韶华著文道:“他是湖北画界的一个闪光的品牌,是全国花鸟画族群中的一个亮点,是湖北人的骄傲,是我们应大力张扬和推崇的卓越的花鸟画家。”“在他众多的花鸟作品中,我最喜欢他的荷花系列。你看:神清骨辣,满纸烟云,真个是芙蓉霞气牡丹色,满池荷叶动秋风。它们神韵秀美,气度和平,与其说是展示了八百里洞庭的风采,不如说是隐喻了荆楚才人的人格魅力。”接着又说:“其中有数幅意态奇逸,蕴蓄典雅,行云流水之笔,原气流荡之墨,把它同八大山人、潘天寿与张大千的荷花放在一起,自有其独到生命,可视为他的经典之作。”
冯今松中国画艺术展于2008年4月29日—5月8日在中国美术馆圆厅举行。展出作品计100余件,较全面地反映了画家的创作历程和艺术特色。既有画风清新的大幅色彩,又有用笔精到的淡墨小品;既有意趣高雅的花鸟,又有充满新意的山水和人物;既有画坛誉之为“独树一帜”的《荷韵系列》等代表作品,又有首次展出的《金陵十二钗——红楼遗韵系列》等新作。其中,《金陵十二钗——红楼遗韵系列》以花卉形式表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展出时,中国美术馆将从展品中挑选出部分有收藏价值的作品,作者将如数无偿捐献给国家。
冯先生说:“自己从艺五十多年来,一直有个夙愿——总期望自己的作品有机会能藏于国家艺术馆,使其在中华文化的时代繁荣与发展中,有一点点微薄作用。所以,对此次收藏,我很感谢中国美术馆,同时,对真诚帮助此次展出的相关单位和各位朋友我衷心地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