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评论
3  4  
PDF 版
· 中国水墨的表达
· 沂蒙山水常入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水墨的表达
■王学海
  中国水墨的表达、意义与造境,以山水画为例,均系源于画家寄情山水而出。其中又有儒释道对它的渗透,并凸显精神(先秦——六朝)。魏晋以来的民族大融合,思想大解放,使山水画有了自己各自表现的独特语言,山水画也成了封建士大夫的自我意识观念的载体。此时水墨在山水画上有了更为明显的人文精神的墨痕。宋元以降,山水画内容与形式渐成规范,至近现代,是一个平和期。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人对山水画有了“三新”:新材料、新技法、新工具,在创新中探索。但浓重的工艺味、制作范式的生产性,使山水画失去了审美个性。坚持传统的一派,又因陈旧的笔墨语言而显得毫无生机可言。这也是有目共睹并使画家与艺术批评家所共同焦虑的敏感话题。

  这就自然使人想起石涛的名言:“笔墨当随时代”,它使我想到一个更大的问题:古人的“以神法道”在山水画中有了充分的体现。那些技法笔墨相当精到的一些画,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元代倪云林曾说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给了后人很大的误解,直至当下也有很多观众看不懂部分写意的水墨作品。当然这一要双方都有审美基础,二是神似中的形似怎样用笔墨去表达,特别是“不求形似”但又艺术蕴意很足的笔墨,怎样去让观众具有审美理解。在这里其实不求形似也是一种审美变化。因为性情笔墨的不求形似与各种文化素养的观众都具有可变性,就难免把事物复杂化了。当下人文精神一个新的特征是恢复自然原生态,自然原生态的笔墨意义又可给观众“会通”多少?

  中国画与西洋画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画重意境,重在创新中设境,在新景之中涵意,以提升整幅画的审美境界。笔墨在宣纸上的行走,随性之中艺术的境界怎样去确立,布局、构图与泼墨性情怎样在沟通与协调中求取既有明显的传统,又有崭新的创新内涵的新境界,即水墨传统与画家现代观念怎样融合,当是水墨画求新表达的关键也是症结所在。

  当代美术的表达还有一个关怀对象的问题。普通大众过去是“安分守己”的,即像马克思说的,人一生下来就被社会事先划好了你的生活与生产范围,受地域、户籍、文化、制度、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刻板的生活相当巩固。而随着社会变革后,人们正突破原有的生活模式,拓展接受领域。特别是随着高科技发展,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电脑获取世界最新发展动向并与之交流。这样的状态下艺术为之服务,将是一种力不能及的方向。

  艺术只是一种创作,一种审美的心情展示,一种观赏者可以得到美感的交流符号。艺术若有服务的前提,就给创作套上了框框,主题先行,填空式的作为只是一种杂色的艺术,并非纯粹意义上的艺术。诚如《美术观察》编者语(2006年第4期)所说,“人民这个利益主体已不再具有整体性”,而全球化又为中国的艺术更趋向个体利益与国际利益的追求与融合,艺术服务的概念及其目标就更趋向复杂化与模糊性。所以,当下提出艺术为谁服务,更应该着眼于国际视域。

  但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策略意图若是顺应西方文化,那么,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的哲学性又应该是什么,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流向,应该关注什么?这也许更应该是一种当代艺术家们所要深思反省的事。对于艺术创造者来说,他应该要作的是在传统游戏中寻找真正有韵味的新的可能,在这种可能下才会可望有新的突破。由此来看,都市水墨的出现是一个新预兆,假若它在探索中能够找到与传统的重新吻合,必将会有一番新的天地展现。另外,都市文化氛围中的田野思考(即原始的乡土的)和背景中的博雅韵味,是画家尤应注意的一个美学意境问题,是中国画在继承传统中走创新与发展之路的一个亟待关注的大视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评论 00007 中国水墨的表达 2008-4-26 48256DEA008181F5482574330028C4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