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高中教学中,美术属非统考科目,不少高中学生由于升学压力,学生对美术鉴赏教学缺少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因为一般高中美术欣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经验较少,课堂教学模式也较单一,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如何转变教师观念,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几点思考:
重视学生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始终没有落实,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使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学生不敢对教学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已接近成熟,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都在增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
1.首先清除学生心理顾虑,引导学生敢想敢说
尽管高中时期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期,但同时又是情感的闭锁期,他们没有能像小学生、初中生那样敢于坦陈自己的观点。高中生在心理上虽然较小学生、初中生成熟得多,观察问题往往也深刻得多,但他们爱面子,怕说错,长期以来已养成了一种不愿意在课内举手发言的习惯。因此,可采用化大为小,在每个讨论题独立思考结束后,先让学生在左右前后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发表观点,让同学们在小群体中得到锻炼,教师再深入到各组中去参与讨论,给予鼓励。有了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逐渐开始敢于在班上发言,到后来争着发言了。
2.重过程、轻结果,培养学生探究热情
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教学中,注重的应当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实践中验证,是评估创新思维的唯一标准。但创新思维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由于处在学习阶段,受到知识面有限、社会实践缺乏、手头资料欠缺等条件的制约,如果教师太注重探索结果的正确性,那肯定会缚束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不能等学生具备了相当高深的学问,有了成熟的条件,充裕的时间后才去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那将失去锻炼他们独创思维的最佳时机。因此可以这样说,学生经思维后得出的论点都有值得肯定的闪光点,即使是有明显错误的结论,教师也应鼓励甚至肯定,因为探究的历程更值得肯定。
完善教师自身素养
掌握鉴赏教学策略
社会在不断发展,艺术也在不断演变。在关注美术教学课程改革的同时,教师们也不能忽视美术学科的发展和变化,不能凭着原有的专业基本功去应对一切。那么,如何提高美术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呢?
1.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不拘一格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地表达。
2.展示美术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地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感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
好的美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理想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欣赏夏加尔的《我和我和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平经历稍加提示即可。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教育是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美术活动的方式去培养学生自身兴趣的学科,其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美术欣赏主要通过欣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掌握多少美术史论和多少美术技法理论,其根本目的是学会用一种美好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