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认为,当代艺术家们面临的首要难题是:确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因为许多艺术家总习惯在不断交替变化的文化背景里寻找契合点。而现实情况往往是艺术家自己人为地造成了内心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丧失了其艺术判断力。在这点上,张杰称得上是一位耐得住寂寞的“潜行者”。他长期以来坚持从严谨的学术角度潜心研究油画艺术自身表现语言。正是这样一种纯粹的艺术状态,使得其作品不仅为我们的视觉体验带来了更纯粹、直观的感受,同时也唤醒了我们内心真实的状态以及一些遗忘的感悟。
在今天现实图景发展高速、角度多元的历史时期,多数人的心态与审美情趣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而张杰却说:“我的创作万变不离其中的是对个人心灵更纯洁的体会、个人审美更单纯的体验……”因此他理性地将自己画面的唯一对象确定为自然。在他创作的画面里,鸟瞰式的视点建构起一种具有抽象符号性质的自然景观。沟壑纵横、山峦叠翠,将一个静态化、理念化的自然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彰显了丰富的文化生态意念,并符号性地暗示了生命的不可琢磨的状态。因此,他不仅调节了我们如何认知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拓展了中国当代油画观念性研究的新思路。
闲暇时张杰最大的乐趣便是驾车远游,从茫茫戈壁到无人藏区,都留下过他的足迹,沿途迷人的风景和所到之处无法言传的美丽令他心驰神往,因此宁愿为此付出劳顿也甘心埋没在无比充盈的幸福感中。所到之处的风景都凝固在张杰的画面里,画面中每一块颜色的选择和组合,每一抹笔触和肌理的形成,都是从感动过他的风景里面抽丝剥茧后的情感代言。
如今忙碌的工作剥夺了他大部分的创作时间,但这丝毫没有减褪张杰的创作渴望和作品质量,相反,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广泛的交流为他的作品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
与许多优秀的当代艺术家一样,张杰的长处就在于他坚持对艺术本体不懈的热情追求,只是不同的时代语境,让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阐述方式。而正是这种鲜活、独特的个体体验也使得他们能够成为时代的自觉的感触者。我认为也正是这种自觉,为中国当代油画的未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与希望。
山外有山——张杰油画艺术展于4月26日—5月18日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举行。张杰现为四川美院副院长、油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