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市场的投资有什么样的走势?
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经历了调整,使投资更趋于理性化发展。中国画市场在短短的10年间,就经历了两次高峰、两次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高峰与调整,是因为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收藏家个人,资金紧张是一种常态。没有钱,市场自然就进入了低迷的状态,调整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2004年、2005年高峰后的调整,则是在宏观环境非常宽松、收藏家及相关环节都拥有大量资金的时候发生的。上次调整主要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涉及文物艺术品较多领域,表现在市场的适度萎缩;而本次调整主要是由内部因素引起的,局限于绘画艺术,尤其是当代绘画艺术,表现在市场的重新洗牌,是一次结构性的调整。可以说,调整使得中国艺术品市场逐步成熟起来。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以下结果:调整使得近现代画家作品成交量下滑较大,而当代画家自我炒作已成为一个最为普遍的现象,其价格标杆的作用已经从根本上失去了根基。收藏家和投资者在付出高昂学费、多次被误导后,逐渐向理性的方向行进。这一时期,人们出现了较多的观望情绪,怀疑与思考多于出手成交。在选择投资对象和购买书画作品时,投资者不再一窝蜂地跟进,疯狂、盲目追捧名家的现象正在消退。理智的买家开始摒弃往日那种从众、浮躁的心理,沉住气,把钱袋捂得更紧,经验越来越成熟,眼光越来越挑剔,根据自己掌握的鉴赏知识、艺术情趣、经济实力来选购艺术品。投资者不再随意高价出手,而更加注重艺术品的“真”、“精”、“新”及欣赏价值和升值潜力,用更多的机会去更仔细和慎重地对艺术家的水平、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剥离表象,使真正的优秀画家脱颖而出。投资者们逐渐转换投资观念,将不再为画家的名气所累,看不准还不如不出手。因为他们已经明白,由官家和商家捧出来的名气是不能和画家真正有实力的名气相比的。他们开始更看重作品的艺术含量和代表性,要求作品来源可靠、质量过关,开始注重真迹与精品。由此看来,这种理性会使中国艺术品市场朝着更健康、和谐、有序的方向运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