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许多书画家的印象中,广厦美术馆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因为,在近几年里,这个定位于“社区”的美术馆,凭借“南北山水、人物、花鸟”等70余个不同层次的展事及艺术活动,在走进社区、走向公众的同时,也走进了许多美术家的视野之中。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有些声名、艺术活动频频的美术馆,却并没有独立的大规模场馆,也没有多么宽敞的展厅和众多“专业”的人员,而是“蜗居”于南京广厦置业天福园小区的居民楼间,仅有数位兼职的工作人员。
早在2002年,全国多个公立美术馆开始准备提高档次,建设新馆,各地私营美术馆也开始关注名家,竞相成立之际,依托于广厦置业的南京广厦美术馆,成立之初,就率先打出了“全国首家社区美术馆”的旗帜。正是为了让高雅艺术更加贴近普通人,更加贴近当代都市平民的实际生活,广厦置业的领导者没有把美术馆独立于居民的住所之外,也没有把建造高规格的场馆或精英式的艺术会所作为第一要义,而是直接选择了一幢位置优越的楼房里,打通了数套房子,利用二、三楼两层空间。把美术馆安置在了居民楼里,按照广厦美术馆的“后台老板”、名誉馆长沈长明的话说:“只有让百姓真正觉得优秀的传统文化、高雅的艺术就在他们身边,时刻地熏陶,才能真正为社会文化发展、繁荣起到积极作用。如果说广厦6年的工作有成绩,那么就反映了市民对高雅艺术的高度渴望。”
暮春四月,草长莺飞,正是各种艺术活动此起彼伏、美术界人士忙碌的时节。4月25日,广厦美术馆举行成立6周年座谈会,吸引了江苏文化厅、文联、美协、书协等文化界的负责人,以及江苏美术界左庄伟、马鸿增、朱葵等一大批名人,还有多家媒体的记者。一直忙于组织活动的广厦美术馆馆长翟优对于美术馆的“蜗居”社区充满信心:“因为当代社会进步了,城市发展很快,社区成为当代城市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人们的文化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之后,有了更多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而传统书画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已不仅仅是少数人欣赏的对象,它已成为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百姓化”的事业,因此它的根基和未来自然就在社区,在广泛的老百姓之中。”
简单地打出一个口号是容易的,具体的坚持和执行却需要勇气和实力。广厦美术馆成立以来的6年中,着手策划实施了“南京市少儿书画展”、“江苏名家书画走进社区展”、“广厦置业职工书画展”、“广厦墨彩展”、“和谐·繁荣——当代书画名家进社区展”、“南北山水、人物、花鸟交流展”等一系列活动,其首要坚持的就是持续、亲民,不仅吸引了本社区的多数人欣赏艺术,还成为社区居民引以为傲的文化场所,最大限度地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欣赏传统书画艺术的平台,满足了他们追求精神富足的现代意识。
当一些美术场所还停留在“以艺术家为中心”,被视为“艺术的殿堂”的时候,广厦美术馆将目标锁定在社区居民这个庞大的群体身上;当一些美术馆试图突破窠臼,开始举办“艺术面对面——美术进社区”、“大学生走进美术馆”等活动的时候,广厦美术馆已经把目光锁定到少儿、基层书画艺术家,免费地把他们邀请到美术馆来,让他们的作品参与到展览之中,成为美术馆展示作品的主人,并不遗余力地进行推广和宣传;当人们为美术馆展示活动单一、坐等观众上门而焦急的时候,广厦美术馆已组织起“庆六·一——书画名家走进校园”、“ 构建和谐社区——书法送‘福’进社区”、“翰墨传情·寄望未来——将军书画展暨捐赠希望小学笔会”等等走出去的活动……
6周年的纪念会上,广厦美术馆所在小区居民代表洪基老人略带自豪说:“在这里不仅能与大书画家零距离接触,欣赏到他们的佳作,而且能经常把自己的作品挂在这里交流,这是非常愉悦的事情。这里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有趣的是,他还带来了虽然不在这个社区却慕名而来的、一定要来说上几句的老年大学书画班的同学。听着他的发言,让人感受到了社区美术馆6年来的影响和力量。
旁观当代西方的美术博物馆,其主要功能是强调提高大众审美,拓展大众审美兴趣。即使是学术的展示活动,也通过对艺术史的定评,促使公众理解艺术的成果与创造意义,健全人们的知识系统。尤其是近20年来,在展览选题、教育的内容上更多地侧重于社会文化热点和大众文化心理,从审美的提高转向解决文化心理问题,从视觉经验的培养转向精神追问的引发。广厦美术馆名誉馆长沈长明认为,我国美术馆近几年正在经历一个从以艺术家为中心转向以公众为中心的过程。因为网络的发达,人们接受的更多的是技术图像,而非人文图像,这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是不利的。要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就必须尽可能地创造便利,挖掘美术深入民间的渠道。
(下转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