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新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开篇大作,在穿越了50年历史后依然熠熠生辉。4月29日至5月19日,由北京画院发起并会同文化部艺术司、中国雕塑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共同主办的“开篇大作——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
展览现场,纪念碑从文字转化为建筑物的各个重要阶段的照片、影像、实物、美术作品等资料“立体”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毛主席宣读碑文那激动人心的录音回响在耳畔。凝望“开篇大作”的过程,便是一次洗礼,一次探索,一次感悟。
凝望“开篇大作”,激起的是烙印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民族情感。
从虎门销烟到武昌起义,从五四运动到南昌起义、从抗日战争到渡江战役……一个个英雄,一块块碑文,一座座浮雕,无不叙述着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纪念碑中透出的那一股股排山倒海的英雄气概为观众还原出了一段段不朽的历史,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先辈在“开篇大作”里栩栩如生地“屹立”在人们眼前,弥补了以前人们只能远眺、无法近观的遗憾。
凝望“开篇大作”,揭开的是封尘在历史里鲜为人知的故事。
当年参与纪念碑创作的“八大雕塑家”中惟一还健在的曾竹韶先生已101岁高龄,他亲临现场为展览开幕剪彩。顾士元、解长贺、杨信勇、刘士铭等多位纪念碑建设的亲历者50年后再聚首,用口述为观众还原出那段火热建设的历史。
展览中,160多幅图片、30多件文物等国宝级资料首度面世,其中不乏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张松鹤、曾竹韶等多位大师的图稿。在这些第一手资料中,记者发现,纪念碑建造初期“林则徐”等有名有姓的人物,在修改过程中都被隐去了名字,对此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的分析是,纪念碑想突出的是“人民”,隐去个体姓名是为了强调“人民”在创造历史。
凝望“开篇大作”,带来的是对当前美术、建筑领域主题性创作的启示。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汇聚了郑振铎、吴作人、梁思成、刘开渠等一大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文史专家、建筑家、艺术家的智慧,对后代的大型公共建筑有着巨大借鉴意义。据中国雕塑协会秘书长吴鹤林先生介绍,参与当年纪念碑石刻的200多艺人们都是从全国各地挑选的能工巧匠。他们在京接受了两年培训后正式投入纪念碑的石雕制作。在“开篇大作”展出的张松鹤先生的实物小样中可以看出,每个浮雕中的人物都是先做好完整的人体,再给人体着衣的,这种看似多余的举动,却折射出当年建设者严谨的工作态度。
展览期间,中央美院的学生将用当年建设纪念碑泥塑稿时相同的材料和工具实景重现建造过程,泥塑出纪念碑中滑田友创作的一幅浮雕《五四运动》,让观众切身体验到创作的艰辛和伟大。6月该展将移师上海。
①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中“八大雕塑家”中唯一健在的101岁老人曾竹韶在观展,佩戴着为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特制的有纪念标识的红领巾。
②中央美院学生在展览现场复制纪念碑中的浮雕《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