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7版:鉴藏
3  4  
PDF 版
· 外资画廊“扎堆” 本土画廊“发呆”
· 沐雨栉风护国宝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沐雨栉风护国宝
忆鉴赏家杨仁恺先生
■孙瑞祥

  回忆起二十几年来与杨老相处的日子,一幕幕难忘的情景又重新浮现在我的眼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我从事的收藏工作之需,常请教于杨老门下。每次先生都是循循善诱地指教我,对我持有的真迹先生也常有题字肯定。大凡疑惑作品总要经先生过眼,每次杨老总是立即放下手头工作帮我鉴别真伪,耐心认真讲解作品的出处、时代风格、笔墨特征、其作背景。从章法到布局、款识、印章进行讲解。先生虽年届古稀,思路依然清晰,记忆力惊人。对鉴定的文物从古论今娓娓道来,令人佩服。记得2003年夏天,家乡篆刻家周林华、《沧州晚报》总编李涛一行,驱车数千里从沧州风尘仆仆来到沈阳,携来了新出土的《纪懋园墓志铭》一方拓片,经先生鉴定为清代纪晓岚堂兄纪昭(纪懋园)墓志初拓本,由翁方纲为之撰文书丹并篆盖。先生并讲述了纪晓岚晚年时,对他的堂兄纪昭采取的人世态度佩服至极。乾隆三十二年,纪晓岚为父守孝期满,返京前,堂兄纪昭赠诗相送,其中有“敢道山林胜钟鼎,天如鱼鸟乐江湖”诗句,意劝纪晓岚脱离名利场……先生讲完后,挥毫在拓片上题跋。拓片的出土特别是先生的认定,正谬了近代有关纪氏家迹不详之误。

  先生为文博事业孜孜不倦。为弘扬民族文化,他积极促进艺术品走进市场。2003年《书画市场报》成立之初,要请德高望重的先生题写报头,闻之,先生欣然允诺,并担任本报艺术顾问。2008年2月15日上午,是和先生作最后告别的时刻,我从深圳直飞沈阳。那一天,辽宁省委书记张文岳来了,省委老书记闻世震,省政协主席骆琳,省委宣传部长焦利,辽宁省文化厅厅长彭益民,辽宁省文联副主席于连胜及省市文联领导与先生告别。先生在全国的生前友好及国际友人近万人前来吊唁,挥泪送别。冯其庸先生送来挽联:“沐雨栉风数十年鉴宝护宝奉祖国,焚膏继晷千万字著书立言遗人民”,这是给先生的一生作了一个总结。

  先生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数十年的文博事业中,先生为抢救当年从故宫流失的国宝书画做了大量的搜集、研究、鉴定、整理工作,让一批国宝重现光辉。特别要提出的是,曾被当代长期误作赝品的《清明上河图》,经先生鉴定,力挽狂澜地认定为北宋张择端真迹;米芾的《苕溪诗》帖、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后段手稿同样是经先生发现并鉴定确认的。以及从民间抢救出国宝《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百余件历代书画珍品(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先生1915年生,四川岳池人。他一生著书颇丰,曾发表《试论魏晋书法和王羲之父子风貌》、《隋唐五代书法艺术演进轨迹》、《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的流传、真赝和年代考》、《唐张旭的书风和他的“古诗四帖”》等百余篇学术论文;著有《沐雨楼文集》、《国宝沉浮录》、《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稿》、《聊斋志异原稿研究》等专著十余部。主编《中国美术全集·隋唐书法卷》、《中国书画》、《中国古代书画图录》、《中国古今书画真伪图典》等数十部,历时30余载撰写的《国宝沉浮录》是唯一一部全面研究清宫散佚书画国宝与历史艺术价值的巨著,多次再版,闻名遐迩。所著《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稿》以科学概念定义开创性地书画鉴定,奠定了中国书画鉴定学的体系框架,具有里程碑式的内涵。在60多年的文博生涯中,先生为后世留下了数以千万字计的学术成果。为此,辽宁省政府特别授予先生“人民鉴赏家”荣誉称号。

  去年秋,我回沈阳去医院看望先生,不想,竟是永诀。呜呼,痛哉!痛哉!悲痛之余,我只能提笔写出下面的小诗,以寄托对先生的无限思念!

  

  大星飞升落日边,追思犹忆问长天,

  禅心巧可识国宝,慧眼独能辨古篇。

  鉴赏高师称北斗,国学巨子比泰山,

  仙翁驾鹤乘风去,异彩流光照人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鉴藏 00027 沐雨栉风护国宝 2008-5-24 48256DEA008181F5482574330022C839 2